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七八章 英国的总崩溃 六

第一七八章 英国的总崩溃 六(1/3)

    以阶级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那就更加的清晰。
    大顺的参战,严重打击了英国的民族的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得他们的力量严重衰退。
    而他们力量的严重衰退,使得英国的封建贵族势力的力量相对增加。
    鉴于英国强势的贵族势力,沿海城市的资产阶级们,只能和一部分贵族结成同盟,形成一个辉格党的寡头统治集团,确保其“世袭”的权力。
    而这些所谓的辉格党激进派的每一次改革,都是被资产阶级逼出来的。只不过,一旦到了他们的底线,他们就会站出来死守这个“激进”的底线。
    现在,伴随着大顺参战带来的英国总崩溃——不只是经济的,更是原本平衡的政治力量的平衡的总崩溃,国王必将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更多的权力。
    此时此刻,战争并未结束。
    但是,英国的统治阶层,已经在利物浦事件中达成了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利物浦的今天,就是其余城市的明天。
    这和大顺参战的战略息息相关。
    攻占伦敦?关我吊事?
    支持雅各布派正统?关我吊事?
    帮助法国称霸?关我吊事?
    大顺要的是贸易。
    贸易并不需要非得大家坐下来,把合约签了,才能得到。
    而是大顺已经摧毁了东印度公司、已经控制了北方航线、三角贸易航线。
    战争继续打,愿意打多久就打多久,大顺这边该做买卖做买卖。
    更准确点说,大顺和英国有仇吗?
    对刘玉而言,肯定是有的,这仇还不轻呢。但对大顺来讲,没仇。
    大顺和谁有仇?或者说,大顺支持开战的那些新兴阶层们,和谁有仇?
    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仇、和英国非洲公司有仇、和英国航海条例海上缉私船有仇。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杀父母之大仇。
    如今,大顺的仇敌死了吗?
    显然,已经死了。
    所以,即便战争还未结束,理论上还在打,还没有坐下来签和约。
    但是,对大顺来说,战争已经胜利了。
    现在英国内部的诸多问题,就是战争结束后英国要面临的问题。
    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的混乱,就是战争结束后乱局的预演。
    对大顺来说,把通商口岸放在松苏,直接导致了二三十万人的五岭商路大失业,这问题不大。
    二三十万人而已。
    对大顺来说,废弃运河漕运走海运,直接导致了百万漕工的大问题,这问题也不是大到不可解决。
    百十万人而已。
    相对于大顺的体量,还是弱了点。
    但对英国来说……二三十万、百十万人……这就是非常恐怖的数字了。
    自由贸易、无形之手、绝对优势理论……对不对?
    可以说对。
    但是,始终还是那个问题——人民的“觉悟”过低,不肯做转型和无形之手调节周期的安安饿殍,那咋办嘛?
    而且,伴随着大顺入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都没考虑的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某个国家的劳动人口、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使得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具备优势呢?
    这里不提大顺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萌芽阶段。
    而是说,即便大顺完全没有工业革命,因为美洲白银、物价革命、白银购买力等一系列简单的“汇率”问题,也使得大顺的商品,拥有欧洲根本无法抵挡的优势。
    历史上英国的农业革命,已经开始用智利硝石和鸟粪石做化肥的时候,谷物法规定的进口限价还是2英镑12便士每450斤玉米。也即8两银子450斤包米。
    就算两边的生产效率一样,两边搓布一样快,甚至大顺的瓷器丝绸等技术优势一夜之间都消失了。那这怎么和已经开始开发东北用大豆肥田、开发南洋稻米的大顺竞争嘛。
    更别提大顺内部还有个非常蛋疼的“小老百姓用铜钱、大商人用白银,但交税得用白银”的内部铜银汇率问题。
    英国的统治阶级可能不知道这些东西,当然他们也不太可能知道。
    但是,大顺运来的上品的价格、质量,在那摆着。
    真正的统治阶层,心里多半知道,一旦战败,但凡之前大顺货船或者东印度公司带过的商品,英国的产业全要完。
    而那些大顺因为利润不足不带的商品,能有多少?
    又能容纳多少非农业人口?
    利物浦的事,只是个开始。类似的事,日后还会源源不断。
    英国的情况,用后世的一个词讲,就是“后发优势”。
    如果,承认英国的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基础。
    那么,英国这个世纪的崛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