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七七章 英国的总崩溃 五

第一七七章 英国的总崩溃 五(1/3)

热门推荐:
    年轻人嘛,尤其是年轻的国王,总是雄心壮志,总觉得自己能干点事,折腾一番。
    很多道理,他都懂,他也读过《君主论》。
    任何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一般情况都会拒绝承认自己是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甚至还会专门出本诸如《反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书。
    乔治三世虽不至于这么精通,但他也知道马基雅维利的几条基本原则。
    其一:军队和法律是权力的基础。没有军权,放屁都不响。
    其二:君主应当大权独揽,注重实力,精通军事。
    其三:君主要拉百姓反贵族,从而拿权。
    其四:君主不应受任何道德准则的束缚,只需考虑效果是否有利,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有害,既可外示仁慈、内怀奸诈,亦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正因为这几条原则他懂,所以,乔治三世对于利物浦的混乱,认为这是自己的机遇,如果处理好的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他的祖先,还有英国的历史,倒是也有历史可以依照。
    但是,很多历史经验他是没办法学的。
    比如他爷爷乔治二世,真能拿到军权和军事贵族支持、从而让儿子坎伯兰公爵开始推军改,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自己上战马,去欧洲,在哥廷根和法国干了一仗,拿到了军中威望,这才有了后续的坎伯兰公爵的军改。
    国王想拿权。
    要么亲征,上马带队打赢。
    要么,最起码要提供战略指导。
    否则的话,军中没威望,很多事就不好办。
    之前荷兰政变前,奥兰治的威廉,不也是试图在军中打出来威望嘛。只可惜鸡胸加气喘,压根不能上战场,最后大顺稍微鼓捣了一下,直接就被政变推翻了。
    但显然,这一点,乔治三世学不了。
    因为很显然的一点,他现在又不可能带兵去欧洲开干。
    况且,人还是要有点批数的,此时欧洲国王圈子里最能打的腓特烈二世,现在都被锤的奄奄一息,他不觉得自己能够在欧洲大陆赢得威望。
    但是,利物浦、兰开夏、曼彻斯特等地的叛乱和混乱,给了他一个机会。
    倒不是说带兵去镇压,他叔叔坎伯兰公爵去镇压雅各布派起义,名声混成臭狗屎,得了个“屠夫”的名号。
    而是说,乔治三世认为,自己可以利用这场混乱,先把军权抓到手。
    英国人都很清楚,因为海峡阻隔,陆军,是决定政治走向的根本。
    坎伯兰公爵的军改,目的就是把“升迁任命”的权力,从哪些地方实力派手里,拿到政府手中。增加常备军的数量,降低买官制和团长所有制的规模。
    海军的问题,不用管。海军正常运作即可,那玩意儿不会决定伦敦的政局。
    陆军,关键是陆军,只要能趁着这场混乱,把军权抓一抓、在议会撕开个口子允许增加常备军数量。
    那么,就算大赢。
    手里有了军权,以后有的是时间和议会这群人慢慢折腾、慢慢玩。
    至于如何利用利物浦的混乱、大顺对英国的压制、和战争即将失败的现实拿到军权、增加常备军的数量,乔治三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三个支撑点。
    汉诺威。
    北美。
    英国本土。
    实际上,在大顺参战之后,尤其是直布罗陀陷落之后,布特勋爵就和乔治三世谈过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的陛下。”
    “您是想当不列颠和北美的国王?”
    “还是想当不列颠和汉诺威的国王?”
    这个问题,犹在耳边。
    现在,乔治三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选。
    因为,汉诺威肯定守不住了。
    法国不是大顺,法国有非常大的欧陆陆战压力,法国不会像大顺一样撒了欢一般在海上折腾。
    所以,汉诺威问题,只要法国获胜,那肯定不会退让。
    必定会让英国滚蛋,让“神罗的人决定神罗的事”,而神罗的人决定神罗的事,也就意味着法国可以当“裁判”,今儿打普鲁士、明儿打奥地利,神罗要是把脑浆子打出来,法国才高兴呢。
    汉诺威,在大顺参战、且攻克了直布罗陀的那一刻,聪明点的就该明白,汉诺威留不住,赶紧扔。
    乔治三世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利用汉诺威问题做支点,利用利物浦叛乱的这个契机,就可以通过贵族们的恐慌、和之前的反对派也就是爱国者党那群人成为众失之的的机会,名正言顺地扩大常备军、完成坎伯兰公爵当初预想的军改,把军官的升迁等权力收归政府。
    这里面,一共三个问题。
    每个问题,都可以拿来说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