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三五章 逼着商人赚钱 中

第一三五章 逼着商人赚钱 中(1/3)

热门推荐:
    和资本讲道理,基本上是讲不通的,资本是有逐利本性的。
    但和商人讲道理,有时候是可以讲通的,只要不限于讲道理的方式包括监狱、罚没、充公、流放等。
    比如刘钰一直试图和地主士绅讲道理,有钱咱能不能别买地囤地收地租?咱能不能投资一下对外贸易的产业、或者工矿业?
    讲了半天,最后还是得靠军队、法令、南洋倾销人为制造粮食降价、提升名义土地税、清查田亩等手段,把囤地买地的收益率降下去后,才算是让大量的资金用于改良土地、工商业上。
    如今的贸易也差不多。
    之前大顺官方和新学一派以及刘钰一系的人,已经尽可能在在和这些商人讲道理的。
    包括澳门事件之前的皇帝南巡、松苏大阅军队,也都是在开战之前讲道理的手段之一。
    舰队云集的目的,是让这些商人确信,胜利会属于这边,以便于他们购买战争国债、配合大顺的贸易绞杀和抢占欧洲市场的战略。
    从理性判断上来说,这是个难逢的机会。从崇祯末年到现在一直以来英国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对殖民地的控制,因为法国军队登陆英国的威胁,而被解除了。
    所有英国殖民地的市场,借由之前英国航海条例所形成的畸形结构、尤其是在工业品上对母国的严重依赖,使得一旦航海条例被事实上解除、英国海军无法有效缉私,那么大顺这种拥有完美替代品的贸易商会,将得到最大的利益。
    法国不行,法国的商品价格太高,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商品可以一下子满足“切断了印度、英国本土这两大商品产地”的英国殖民地。
    其余国家更不行,就算扩产,也不是那么快的。
    唯独大顺可以,尤其是本质上都是出口、但之前有一部分份额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所控制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更是可以直接被大顺的商业资本和航运业抓住机会完成绝对控制。
    道理是这样的。
    然而,真要是完全放开,资本恐怕根本不会配合大顺的战略,因为资本更倾向于更明确的盈利方向,而不是试图去冒险。
    伴随着大顺在印度方向的胜利,使得西欧势力,除了盘踞在吕宋的西班牙、东南非的葡萄牙、毛里求斯的法国外,基本上欧洲势力都被驱逐出了好望角以东。
    尤其是原本竞争激烈的波斯湾地区的贸易,大顺这一次彻底获得了霸权,而这种霸权正是老马说的以“海军战争”的方式获得的。
    大顺的商人,对于波斯那一片,本就熟悉。加之自古以来,波斯湾那一带,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那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这些年伴随着大顺的考据学兴起,也都知道苏东坡为皇帝制敕的那篇《辛押陀罗归德将军敕》,就是波斯湾地区。
    正所谓,天日之光,下被草木;虽在幽远,靡不照临。以尔尝诣阙庭,躬陈珍幣,开导种落,岁致梯航。愿自比于内臣,得均被于霖泽,祗服新宠,益思尽忠……
    相较于更遥远的欧洲,波斯自古以来的富庶名称,都让商人对波斯贸易更感兴趣。
    而大顺的海军以争霸的方式,驱逐了英国在好望角以东的势力、并且把触手伸向印度之后,这条贸易线显然更符合资本的口味。
    在松苏,满载着棉布、南洋糖、或者其余的工艺品等,前往已经被海军消灭了竞争力量的中东地区。
    比如布郡、布索拉、马斯喀特、摩卡等地。
    在那里,布匹、蔗糖等,都有50以上的利润。
    卖掉布匹、蔗糖后,在那里购买没药、乳样香、天泽香、椰枣,亦或者是印度所需的马匹等。
    一部分,可以直接回国。
    另一部分如印度所需的货物,则可以再去印度售卖。
    在印度售卖之后,装载孟加拉的硝石、拉杰沙希的生丝、印度各地的棉花棉纱黄麻等,回国。
    不管是药材、硝石、还是生丝、棉纱等,回国之后也都是紧俏货,利润也不低。
    而且,最关键的是,贸易周期,可比去欧洲短多了。
    同样是挣100块钱,一个是一年半的周期、一个是半年周期,资本会选择哪个?
    同样的一次贸易,一个回程只能带白银、另一个回程还能带贸易品,资本会选择哪个?
    这是不言而喻的。
    最关键的,还有一点。
    印度的战局,已经传回了消息,而且已然非常明朗。
    但欧洲的战局,还未传回消息,并不明朗。跑到一半,发现大顺的海军败了、英国四处抓捕大顺商船,就算不被抓,跑回来这就真要赔的上吊了。
    但还是那句话。
    大顺军方,以及总参谋部和新学派,把仗打到了欧洲、打过了好望角,不是为了让大顺的商人跑到波斯和印度赚钱的。
    如果只是为了去印度、波斯赚钱,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