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二四章 割裂 六

第七二四章 割裂 六(1/3)

    这话说的倒是不怎么严重。
    比他们说的更过分的人有的是,大顺这边也真不怎么管,因为都是扯犊子,管它何用?
    而且,这也确实算是儒家的政治正确,虽然在均田这件事上大部分儒生都反对,但却不能直接说反对,甚至还要在嘴上表示支持。
    只不过,孟铁柱这一次的嘲讽,实在没什么效果。
    刚才的嘲讽,是孟松麓自己都觉得,好像确实不现实,怎么能指望主动均田呢?
    明明有制民恒产的大义,却还要干些别的完全是小义的事,那指望直接以制民恒产的大义均田,这当然是扯王八犊子。
    而且在阜宁弄了这么一出,确实是堪比衍圣公剃发上表一样的闹剧了,压根就是自己都不敢承认制民恒产是第一仁政,却声称圣朝以儒学治国。
    极为可笑,尴尬也很正常。
    但现在,孟铁柱以为自己最尖酸的嘲讽,在孟松麓听来,这哪是嘲讽啊?
    这分明是肯定嘛。
    因为,两人的三观,此时是完全割裂的。
    这就好比许多年前,像刘钰这样的人,去阴阳怪气嘲讽别人:你喜欢裹脚的脚丫子,你个变态。
    别人不但不生气,还会非常高兴,说对,没错,不像你似的,居然以为天足为美,你才是变态。
    孟铁柱嘲讽说,你觉得严格的四民制度,比前朝前期的政策更反动,更禁锢,这就是你们能想出来的最终办法?
    孟松麓则觉得,没错呀,这个办法多好呀,制民恒产,抑制豪强,各守其分,岂不美哉?
    工商业发展上的分歧先不提,两人在这个问题上,三观割裂导致的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其实说到这一步,两边其实已经根本不可能交流下去了。
    再交流下去,肯定是要打架了。
    既然嘴上谁也说服不了谁,那就只能用拳头了。
    孟铁柱看了看孟松麓腰间的火枪,心想他妈的好汉不吃眼前亏,老子才不和你争了。
    遂抱拳道:“如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咱们明天各走各的路,日后再不相见。今日就到这里吧,我与你实在没什么可聊的了。”
    孟松麓也点点头,回礼,心里总觉得好像有些话没说完,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悻悻地回到角落里。
    一旁的商人全程听完了两边的争论,想了想觉得自己该支持谁?
    想了半天,只觉得那群学新学的要怎么办,倒是没说。但自己肯定是不支持那个书生的。
    不过,好像这群学新学的,想的也和自己不太一样。
    商人暗自摇摇头,心想他妈妈的,自己咋就不能站出来说一句,有钱兼地就对、坑蒙拐骗就是本事、放高利贷天经地义呢?
    估计要把心里话说出来,这两边都得打我。既不想被两边都打,那也只能选一边了。
    只能说,是凭着嘴里淡?还是吃苦味的刮厕所的硝底子盐?反正自己只能跟着一个走,自己可没本事掺和这一切,让他们这些人去争吧,到时候自己跟着一边走就是。
    商人想的简单,却没觉察到,在眼巴前儿的具体实践上,新学一派和古儒一派有了几乎不可弥合的、完全割裂的巨大分歧。
    比如阜宁事件。
    双方都认为应该均田。
    但双方对均田之后怎么办、怎么均,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按照孟松麓所学的那一套,阜宁现在的均田手段,就是错的。
    甭管刘钰干的这件事脏不脏、残暴不残暴,是不是用心险恶。
    总归,干都干了,啥也别说了。
    干完之后呢?
    干完之后,刘钰是要继续往下走。
    要把土地均给百姓,但依旧允许百姓买卖。
    为的,就是三十年内,百姓再度破产。
    让这些破产的百姓,全都“自愿”地去工厂做工,完成土地兼并的同时又不引发巨大的流民起义,同时提高低价、压低土地收益率。
    他要去外面搞血腥积累,去外面寻找市场,扩大再生产。
    去印度、去欧洲。
    所以,阜宁那边的事,他纯粹就是做给皇帝看、逗皇帝玩的。他压根不在意,也不认为那是件多大的事。
    在刘钰看来,均田只是手段和过渡。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完成兼并。
    而古儒一派的设想,均田就是最终目的,并且在这个最终目的达成之后,社会凝固了即可。
    儒学诞生在工商业不发达的时代。
    成长于工商业不发达的时代。
    所以他的底层构架,注定了无法兼容工商业发达的时代。
    颜、李等人,解决不了工商业日益发展的现实问题,给出的还是一些比空想更可笑的空想。
    【愿献于官则报以爵禄,愿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