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二四章 割裂 六

第七二四章 割裂 六(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于官则酬以资……】
    且不说人家凭啥愿意献。
    合着爵禄、筹资都是不花钱的是吗?
    就如同当年因为科举风波而颜李学派上书希望搞分斋教育、学校改革一样。
    就不说朝廷想不想搞,只说想搞的话,钱从哪来?
    他们所有的构架,都是基于过去的,基于“工商业不可能容纳太多人”这个基础的。
    基础错了,再怎么设想,也是白扯。
    再怎么“断章取义”说他们重视工商,那也没用。
    孟铁柱家里是穷苦出身,这一套古儒均田的设想,按说对他吸引力挺大的。
    但问题在于他学过算数,稍微一算就知道,一夫百亩纯粹扯淡。如果做不到一夫百亩,那么由此换取的“自耕者为农,更无得为士、为商、为工”的禁锢,就完全不合算。
    因为他学过知识,所以有了往上爬的希望和可能。
    他之前的嘲讽和不满,源于他觉得自己是读书人,似乎高人一点,但奈何朝廷压根不认。
    而且既然靠读书,自己能赢过其余人,进入专科学校,他当然希望在一个可以稍微公平点、但又允许强者吃弱的世道。
    历史上,法国雅各宾派搞土改,因为“反封建”的均分继承法,让子女都有继承权,而使得农民担心阶层滑落,不敢生娃。
    英国人进工厂做工,梦想着赚够船票,游过大洋去美洲或者澳洲当农民。
    那种情况下,农民这个身份还是充满吸引力的。
    大顺就算现在直接搞均田,均那点地,农民有资格担心阶级滑落?
    人均三亩地,也配因为均田和本就是的均分继承法担心阶层滑落?
    往哪滑?
    孟铁柱学的教科书,给他描绘了一个未来,一个如同他没去过非洲却相信非洲人是黑色的一样笃信的未来。
    那个未来,依靠的是工商业。
    新学之外的人读那些书,觉得可能和《西游记》差毬不多,是神话。但他们不觉得是神话,反倒认为是希望。
    这里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天下为公的信仰。
    有的,只是一种他们“将阶级跃升”的许诺。
    是当人均三亩地的农夫?
    还是当每个月可能赚大几两白银的技工?
    对这些学新学的人而言,这个未来的蓝图里,他们和那些入厂做工的百姓可不一样。
    只是在培养一批大顺转型期的底层人才,确保圈地的垦荒公司、用蒸汽机的新产业等稍微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工厂,能发展起来。
    是要让这些人,既不是为了大顺,也不是为了天下,更不是为了所有人,只是为了他们自己。
    刘钰给这些人描绘了一个可以跃升的美好的未来。
    然后又反手借助皇帝和儒生给了他们一个绝望的桎梏——你们不是正经读书人。
    现在,当然是美好的,问题一点大。
    希望满满。现在最差还能混个朝廷的吏员,一个月二两银子外加粮食俸。
    况且工商业在不断发展,不管是去贸易公司当职员、还是去垦荒公司当技术员、亦或者去学修蒸汽机、去军队当军官,总归大顺还在上升期,距离激烈的变革期还有段距离。
    一旦到了交叉口的时候,这些人的尴尬身份就会非常有趣。
    这个交叉口。
    既可以是朝廷那边主观上,想要遏制工商业了。
    也可以是,客观上,工商业发展因为大顺的诸多问题,土地地租等,市场到了瓶颈,必须把国内那些不被新时代波及的地方也卷入这个体系之中的时候。
    不管是怎么样,这些人都必须做出选择。
    因为刘钰可以确保一件事,大顺朝廷拿不出那么多的官位,收买这些人。里面已经够挤了,良家子和科举儒生斗的再狠,在面对第三者的时候也会团结一致。
    这种别扭至极的身份,也使得这些人的立场也非常的有趣。
    刘钰不想要一大堆儒家复古派影响的纯粹反动空想社。
    比起这一堆反动透顶,老想着把现有的一切塞到过去框架里的人,刘钰更希望培养一群“精资”的读书人。
    以精资的逻辑的均田,和以反动空想的均田,可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学儒,再怎么学,再怎么改,都不可能精资,最多精空想社。
    简言之,现在均田,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兼并。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如果不希望由外面的坚船利炮,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的体系之中,就只有自己主动资。
    不想要被动卷进去的最好办法,就是主动卷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