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余下的,只有噪音 >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1/2)

热门推荐:
    就在路易刷新生涯700胜里程碑的第二天,日落山庄迎来了一个跨洋过海而来的东方客人。
    此人来自东方古国,那是路易的故乡。
    早在穿越以前,路易就认识他了。
    不过,那个时候他并不认识路易。
    他叫李元喂(1)。
    任何一个熟悉中国篮球的人都熟悉这个名字,他以大胆革新联赛体系,创造新的格局为闻名的激进变革派。
    在他的治下,cba联赛大开大合,将常规赛的轮次提升到四十几轮,放开亚洲外援,大举提升了联赛的竞争力。可是,这些事情并没有带来好的结果。由于常规赛轮次增加,有许多国家队的预备球员在期间受伤,由于开放了亚洲外援,亚洲顶级球员涌入cba后进一步蚕食了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
    要知道,在那个中国青训连改年龄大打小都拿不到亚青赛冠军的年代(2),国内为数不多的天赋型选手在个人发展的黄金期被各路外援所影响,只能沦为工兵蓝领。
    李元喂所做的事情富有争议,有许多人觉得他为国篮找到了出路,也有人觉得如果他在任上多干几年,中国篮球将毁于一旦。
    但不管怎么说,他是那个很懂球的胖子上位之前第一个敢于跳出祖宗之法的框架探索发展道路的人。
    如今他作为北体大的副校长前来美国考察,洛杉矶无疑是最好的落脚点。
    在某些方面,路易就像未来拍完《战狼2》的吴京一样,无论是外来的,还是本地的,所有想在专业领域有所进展的人都要来他这里拜拜码头。
    “路教练,在你看来,美国篮球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李元喂问了一个看似很学术化的问题。
    “李校长,这个话题太大了,三言两语说不完,国内现在需要的不是学习最先进的理念,因为我们连最基本的地基都还没打好。”路易深刻地说,“就拿美国来说,无论是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还是阿拉巴马州最贫穷的小城市,从6岁这个年龄段开始就有非常系统全面的儿童比赛,一级连着一级,每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少年都有机会参与这项活动,这就让人才被埋没的可能性无限降低。我相信顶级人才是可以自己冒出来的,但那些相对不那么顶级,又或者发育比较晚的人才,则需要大量的比赛才能冒头。”
    “李校长,咱们国内有这样的基础吗?”
    闻言,李元喂苦笑不已:“据我所知,国内唯一有这种选拔条件的,恰恰就是你的路院,想必,这也是你们能出那么多人材的原因吧。”
    “这我倒是没注意。”
    最近几年,路易的重心一直在美国,一年一度的中国行已经中断好几年了。
    路院如今不仅是国内最大的篮球学校,更有十几所分校,拥有自己的校园联赛,且规模日益有扩大的趋势。
    无论是ty局,还是篮协都对此高度关注。
    李元喂渐渐不谈这些基层的事了。
    因为国内现在还没有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这种工作。
    然后,他们谈到了国家队。
    说起这,路易的意见可就更多了。
    “李校长,国家队选人怎么回事?”路易气势汹汹地问,“为什么老是无法凑成最强阵容?”
    李元喂之前透露过,他下个月就要被调往篮管中心工作,这也是路易就此事向他发问的原因。
    他已经算是内部人士了。
    李元喂避实就虚地说:“小余受伤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知道小余受伤了,但我们依然没有集齐最强阵容。”路易干脆地问,“有什么问题?”
    这事,李元喂也不好说。
    “路教练,情况很复杂,我相信宫指导已经组建出了他所能掌控的最好的阵容。”
    路
    易听懂了这番话的含义。
    要是组建起更好的阵容,他就掌控不了了。
    是这个意思吧?
    路易没有难为李元喂,毕竟上届国家队组建的时候,他还在北体大当校长,本就不关他的事。
    之后,路易留李元喂在家里吃饭,然后给uc的熟人打了个招呼,再让赵远征带着他去现场参观,感受一下美瑞卡顶级大学篮球队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训练的。
    结识李元喂算是一件计划外的事。
    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路易一直在想,他还能做什么来让国篮变得更好。
    路院已经培养出了许多的好球员,理应出成绩。
    结果,国篮依然处于进不了四强的状态。
    这搞得好像路院培养这么多球员都白费了一样。
    诚然,今年没进四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如果能够集齐最强阵容,就不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李元喂的出现,让路易的心里产生了其他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