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我要冲浪 >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养殖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养殖(1/2)

    对于姚远,老郭一向加小心,拐弯抹角的问今天来有什么事。
    姚远吃着盐蚕豆,只是闲聊:“现在场子不错啊!”
    “托您的福,比以前强太多了。”
    “每场都能坐满?”
    “差不多吧,少的也能坐八九成。”
    “现在一场流水多少?”
    两口子心里一紧,王慧接口道:“4千左右,有时候好点,有时候坏点,平均下来也就4千左右。”
    “演员成本怎么算的?”
    “我们分几档,最低的一场80,最高的200,每场至少能保证10个人。”
    “……”有梯子的书友加电报书友圈shuyouquan看最新章节。
    王慧心中忐忑,投资德云社之后,姚老板没怎么管过,也没要过分红,莫非现在看有起色了,来谈分红了?
    无防盗
    这就叫皇帝的金扁担。
    满四九城打听打听,哪个搞曲艺的小剧场能场场爆满?也就德云社啊!在她眼里,这是了不得的事情。
    但姚远在想别的事。
    原时空,老郭大概在2005年年末红的,红了之后给众人涨了一波工资。固定的,普通演员每场150,最高的能拿300,比如李菁。
    徒弟们一个月能赚3、4千块钱。
    德云社一场商演几十万,后来到几百万,钱都被王慧搂着。
    旧社会的行当拜师,都要签契的,大意是:拜了师,以后这小子就是师父的人,师父管吃管住管教,打死都无所谓,进门先干杂活,然后传手艺,等徒弟也能挣钱了,钱给师父,师父看心情赏徒弟……
    在人身权利和经济权利上,徒弟完全依附于师父,没有半点自由。
    这种封建社会的师徒关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基本已经消亡了。但在某些特殊的行当里,比如曲艺,很多人还讲究这个。
    郭德纲是真讲究还是假讲究,不知道,但他用这套东西来管理手下人——我供你吃,供你穿,教你本事,还捧你红,回过头你跟我要钱,你好意思么?
    徒弟当然不服啊,曹云金就出走了。
    更何况有些人还不是徒弟,顶多算员工,员工要求涨工资也得不到满足,自然也走了,比如徐德亮和王文林。
    总之,德云社在早期是个很畸形的运营模式。
    姚远才懒得管这些,面对王慧笑道:“你们现在也有些基础了,我看火候已到,可以对外推广。
    我会先安排德云社在京津冀走一圈演出,然后联系当地的媒体,以及京圈的文化人,写写稿子。媒体一上来,自然就成了。
    成名以后,再安排你们去演出,那价钱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老郭形象也不错,接个广告,拍点戏都没问题……”
    一番话说得两口子振奋,总算要熬出头了!
    “姚先生,那什么时候开始呢?”
    “反正可着今年搞吧,你们做好心理准备,以后文艺界回顾2005年,说不定还给起个名,叫‘郭德纲年’!”
    哎!
    老郭心脏病都犯了,郭德纲年,多大的刺激啊!
    “行了,我得走了,回见!”
    姚远拉着茵茵起身,在心里估算,德云社巅峰时一年怎么着也能赚一亿吧,一多半都是自己的。
    俩人出了茶园,上了车,略等片刻,于谦匆匆赶来。
    在他搅合之下,于谦虽然跟老郭亲近,但更向着姚远,经纪约都是跟99娱乐签的,不算德云社的人。
    “你真要搞相声巡演啊?”
    “搞啊,那么好的东西得让人知道。”
    “哎哟,不管怎么说,我替相声谢谢你了,势衰多少年了,总算有点盼头。”
    “没盼头!我跟你讲,小剧场跟电视不一样,你们真要火起来,那帮人就该不爽了。你们只能说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相声的存活。”
    姚远无情的打击于谦。
    事实也如此,当年老郭刚开始火的时候,主流相声界是高兴的,但当他越来越火,媒体成天嚷嚷“郭德纲拯救相声”时,主流就不爽了,开始反三俗。
    ……于谦的天精地华动物园在大兴,礼贤镇。
    村里的集体土地,租了30年,后来附近建机场,这片被划入了自贸区,拆了。网上说于谦获赔了4个亿,本人辟谣,不知真假。
    现在姚远来了,提前去机场的地皮布置?将来赔一笔钱?
    不不,太low了!
    他对小动物也很感兴趣,尤热衷钓鱼,正儿八经想弄个修养身心的所在,避开了礼贤镇,跑到了隔壁的庞各庄。
    去看相中的那块地皮,也是村里的集体土地。
    70亩左右。
    于谦下了车就两眼放光,一脚一脚自己踩着走,嘴里都囔着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