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重生之我要冲浪 > 第六章 回京

第六章 回京(1/2)

    姚远读档的时候已经八月中了,八月末就得返校。
    十余天的时间,主要是适应,然后梳理想法。他嘴上说要钱,实际给姚小波留了两千块,手里有三千七。
    临走前理了个发,大搓了一顿澡,买了一个容量超大的挎包,凉鞋换成了运动鞋。
    姚小波先回沈城了,在一个细雨朦胧的早晨,老爸老妈和婶婶齐聚城郊的破火车站,送姚远和老叔去京城。
    车站小的可怜,全是临时停靠,去京城要坐一列从沈城始发的普快车。
    全程八个多小时。
    过几年动车开通,缩减为四个小时,那会动车是真快啊,但是在2011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事故,就地掩埋车头那个……
    当时还诞生了一句流行语:“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之后动车就开始降速。
    车厢内,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
    哇哇大哭哄小孩的,吵吵闹闹唠嗑的,抽烟的喝酒的,过道两侧全是人腿,迎接着一辆咯吱咯吱的小推车。
    “花生瓜子八宝粥,啤酒饮料矿泉水!”
    “腿收一下!”
    姚远俩人靠窗,老叔就着一瓶白酒,在吃从家里带的干豆腐,还有一把嫩葱,塑料袋装的大酱。
    老叔比姚小波还黑,一脉相传的浓眉大眼,但气质有点彪,一言不合就要茬架那种。
    “……”
    姚远闻着酒气和干豆腐味儿,打了个呵欠,道:“老叔,你那演出公司靠谱么,能保证经常有活儿?别干几个月就把你开了。”
    “靠谱啊!我战友说那老板以前是央视的,有关系,人家接的都是大企业演出,不是煤老板就是房地产,还有那个什么,中央3台,弄一堆人上去唱歌的……”
    “《同一首歌》?”
    “对对!”
    老叔敲敲额头,道:“那老板认识人,在中间牵过线。”
    此时一位邻居听了,忽然插嘴问:“《同一首歌》不是电视台节目么?咋还牵线?”
    “呃,这个……”
    老叔不会解释,姚远开口道:“《同一首歌》最初是央视策划的一档新春歌会,结果播出后大受欢迎,就变成固定栏目了。
    开始没想那么多,央视邀请,明星就来呗,给个车马费就行。但节目太火了,尤其还搞下乡演出,有的地方政府就琢磨了,你虽然没计划来我这边,但我花钱行不行?我再拉几个当地企业,一起赞助行不行?”
    “为啥呢?”邻居疑惑。
    “《同一首歌》可是在央视放,收视率杠杠的,大字幕都给你写着《同一首歌走进xxx》,对地方政府来说就是一个大广告。所以里面就有利益了,有利益就得谈钱……”
    “明白了明白了!所以得有人牵线搭桥。”
    邻居一竖大拇指:“小伙子懂得真多。”
    老叔更惊奇:“你咋知道的呢?”
    开玩笑!我20年媒体人功力跟你闹着玩的!
    姚远打个哈哈糊弄过去,道:“既然那老板厉害,您就好好干吧,平时也没花销,攒点钱给小波娶媳妇儿。”
    “是啊,我也寻思呢!小波也快毕业了,找不着对象咋整。”
    老叔一口酒一口干豆腐,居然还担忧起来。
    姚远看着他,老叔在外干了几年原本好好的,工资也涨了,后来因为打架被开了,现在自己就多看着点吧。
    …………
    火车上大抵是无聊的。
    姚远眯了又醒,醒了又眯,时不时起身溜达一圈,傍晚时分总算进了京城,停靠在北站。
    随着汹涌的人潮走出站口,一股灰扑扑的,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汗味与生存挣扎的气息,如同这个年代京城的空气一般,瞬间裹住了他的全身。
    姚远站在原地,感受着这股东西,混乱,破旧,脏兮兮的,满是烟火味儿。
    顺便提一句,总有人说20年前京城空气好,好个粑粑!
    1999年《京城晚报》某期的头版头条就是:“绝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
    他就背个挎包,轻装上阵,老叔扛着一个重重的铺盖卷,四处寻找,忽然健步如飞的跑过去,上去就是一脚。
    那人早有预料的一躲,哈哈大乐。
    待二人寒暄片刻,姚远才凑过去,老叔介绍:“这是我战友,叫孙叔!”
    “孙叔!”
    “这就是我侄儿,在京城念大学,可了不得!”
    “哟,那可真不错!”
    孙叔和很多人一样,对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他看上去就比老叔圆滑,混迹多年了,热情的聊了几句,又张罗吃饭。
    姚远婉拒,但想了想,道:“您有名片么,给我一张。”
    “哦,有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