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倾覆之塔 > 第一章 想要辞职的黛蓝小姐

第一章 想要辞职的黛蓝小姐(2/4)

热门推荐:
。因为它的存在,可以将精灵那超出凡人的才能以及悠久的寿命直接变现、并存储到未来。
    众所周知,「劳动」本身是有价值差异的。每个人所能做到的事是完全不同的,而知识是高度分化的、才能是各自不同的,因此人类需要依托于「互相帮助」来协同完成劳动。但在旧的货币模式下,商业与金融领域内所能获取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
    而扶济社的存在,就等于是消除了「商贸」。因为每个人积累的「人情」,在原则上是不能交易的——这意味着人们不能通过「帮助他人」这种方式以外的手段积累「人情货币」,而帮助他人的能力从宏观角度来说也可以称之为「才能」。
    不管是自己去解决问题、亦或是通过人脉和资源来解决问题只要问题能够被解决,就是他的一种能力。因此,扶济社实际上就是贩卖「人力」来奖励「才能」与「勤劳」。每个人能做到的事越多、越独特,去做了越多的事,就能在扶济社体系内获得越多的「信誉货币」。而通过「交易」——也就是在扶济社的平台内部发布任务,就可以将这种货币来变现、立刻寻求到自己当下最需要的帮助。
    它并不会导致大主教、天使、公司董事、精灵们失去自己的财富与地位,它只会淘汰掉一些德不配位的幸运儿——或者说,纯粹的暴发户。因此扶济社不会被这些在这个时代拥有莫大权力的「上层人士」所抵制与排斥,这也是它如同病毒般迅速扩增的原因。
    它同时被一无所有者、者佣兵、年轻人与学生、失业者、有才能而无资源者、有资源而无才能者、社区意见领袖、权力者、顶级富豪、顶级知识分子所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扶济社反而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一众所周知,在扶济社的规则下无法得利的唯有那些被人憎恨而又德不配位的那些人。
    那谁在反对扶济社,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心虚了?
    那样的话,他们自己的投资者与支持者们就有可能对他们的能力产生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他们心里在反对扶济社、也必须大声的支持扶济社。
    但是没过多久
    就在上个月,有人开始意识到扶济社规则的一个漏洞。虽然在原则上,扶济社内部的「信誉积分」是不能交易的可如果「请求其他扶济社的人帮助自己」这件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任务」呢?
    总有人是缺钱的。或者说,大多数人是永远缺钱的。只要开的价格足够高,就一定会有人让渡这种「信誉积分」。
    交易方法也很简单。拥有积分的人,可以发布一个刁钻而非常麻烦的任务、然后由「积分购买者」接下。然后发起人直接确认任务已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来将他们的人情积分进行转让。
    就像是orpg里面的rt。
    只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所购买到的不是虚拟的「游戏币」,
    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莫大价值的「扶济社积分」。
    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这里有什么问题——总有人恰好就缺那一两分急用,而在这个时候想要先完成他人的任务是非常困难而不人性化的。有了这种交易渠道,那么就不再会卡那一两分了…稍微加点钱,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那时候的反对者其实并不多,反对的意见几乎瞬间就被淹没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开价购买积分的人所开的价格真的非常高——连一个普通平民也能轻易解决的小事件,所获得的「一点信誉积分」,就能兑换足足五百五十信用点。
    要知道,特别执行部那种灵能者卖命的地方,一个月的基础薪资也就只有五万五。
    普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一万二到一万五;崇光大学和天恩大学毕业、硕士学历的顶尖社畜,毕业三年后的工资差不多可以到两万五。
    而如果没能上大学——这种人占比大概是75%,他们在工作五年后的平均收入就会直接锐减到四千多。
    这意味着,没有学历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差不多一天收入就能到六百多块;而若是有人脉或是才能,他们的收入还会进一步暴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完全无法抗拒的。
    发起这项提议的,毫无疑问是最有钱的那些人;而支持这些提议的,则是最没钱的那些人。那么它就完全无法被阻止。
    反倒是中间的某些人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在幸福岛的工作,都是一些在自己行业内处于高端地位的学者、作家、媒体人,再加上一些资深佣兵与小公司的创业者。但他们无论在人数上、地位上亦或是话语权上,都已经无法阻止这一切了。
    群青与教父,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失踪的。具体的时间就是五月十一号。
    一开始人们还会忧虑,他们购买如此之多的积分、会不会导致积分贬值?毕竟当他们拥有的积分足够多了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通过扶济社的内部渠道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
    可是那些收购积分的人,却并没有立刻降低积分的收购价——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