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我的公公叫康熙 >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两个千金坊(第二更求月票)

第四百八十七章 两个千金坊(第二更求月票)(2/4)

热门推荐:
    南边跟京城不一样的。
    京城旗人多。
    南边虽有驻防八旗在,可还是民人百姓多。
    觉罗氏即便只是妇人,也晓得这天下太平是相对的。
    这些年地方上“反清复明”的反贼是一茬连着一茬。
    圣驾南巡,从京城带的人手不多,可是一路上驻防八旗与绿营人马沿途护送。
    九阿哥出京的话,能带多少人?
    这是打算轻车简从?
    越发叫人担心了。
    九阿哥笑道:“小婿打算路上走快些,在圣驾抵达杭州前追上南巡队伍。”
    觉罗氏虽没有去过远门,可是因姑娘跟着南巡的缘故,也听丈夫提了好几嘴,晓得路上好几千里。
    听到九阿哥这样说,她也不放心。
    只是她没有啰嗦,道:“旁的不带,就带封信,再加上几斤牛肉干。”
    九阿哥过来,就是说这两件事。
    现下说完,他也就没有继续啰嗦,起身道:“小婿还有其他事,今儿就先走了,您留步。”
    觉罗氏想着三月初二是十阿哥大婚,初三还要有新人的“初见礼”,就道:“阿哥初三不用过来,到时候打发福松或珠亮送过去。”
    九阿哥想想初三好像是挺忙的,就点点头应了。
    等到从都统府出来,九阿哥就往南城去了。
    他就去那个同仁堂药室。
    就在前门大街附近胡同的住家,压根就不是铺面。
    不知道福晋从哪里听过这家的名字。
    不过九阿哥上心。
    管他是大铺子,还是小铺子,只要药方好就好。
    乐家祖上是宁波人,前朝永乐皇帝时,这一支的始迁祖才定居北京。
    至今已经是传了好几代了。
    也算是家学渊源。
    九阿哥手中的地址,还是从太医那边抄的。
    乐家的老宅子就在前门大街后头的洪福胡同。
    是个两进院子,九阿哥示意何玉柱去叩门。
    “爹回来了,带了西四大街的陈家火烧没有……”
    一个半大小子开门,嘴里还嚷嚷着。
    结果看到门外的人,他吓了一跳。
    来的是身着华丽的旗人,高头大马的,后头还跟着跨刀侍卫,那小子有些拘谨。
    九阿哥有了不好的预感,道:“乐凤鸣是你爹,他不在家?去哪了?”
    那小子恭敬道:“是,我爹去内城了……”
    北京城是个“凸”字。
    最早修的是个四方城。
    后来住不开了,就修外城,那还是明朝中期,因为户部没钱,就先修了南边半个城。
    现下旗民分住,旗民分治,京城也不例外。
    旗人住在“凸”字的上面,叫内城,也称“四九城”。
    民人百姓住在“凸”字的下半拉,叫外城,也称“南城”
    九阿哥不由皱眉,道:“晓得去的是哪家吗?”
    那小子回道:“是正红旗的董鄂家……”
    还真是错过。
    九阿哥就道:“等你爹回来,就说是九爷找,让他明天去太医院找尹会太医。”
    尹太医,就是之前负责九阿哥身体调理的那位老太医。
    九阿哥去年跑太医院琢磨成药方子,也是跟这位老先生请教了不少。
    后来卖药的事情成了,九阿哥也算是给老先生送了功劳,使得老先生在御前挂了号。
    如今太医院上头的院使与左右院判都满着,再下头就是老先生这一等的御医。
    等到什么时候出缺,这位尹太医就是备选。
    为这个缘故,尹太医对九阿哥恭敬着,巴不得有继续效力的机会。
    九阿哥觉得可以两好合一好。
    既是乐家的老方子真有用,那就将人纳入太医院,用起来也省心。
    那小子仔细记下了。
    九阿哥才上马。
    路过前门大街的时候,九阿哥对两边的铺子看了好几眼。
    真要说起繁华来,前门大街这边的铺子,不亚于地安门外大街与鼓楼大街。
    内城住着的都是旗人,总数是有数的,户籍人口是三十来万。
    南城住的民人,户籍人口二十来万,可是架不住非户籍人口多。
    经商的,求学的,做官的,都要往京城来。
    这边居住的实际人口,已经远远的超过内城。
    等到路过一家铺面时,九阿哥多看了两眼。
    “千金坊”。
    门口的客人络绎不绝,看着铺面招牌倒是簇新的。
    看着像是新开张没多久的铺子。
    九阿哥勒了缰绳,问何玉柱道:“这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