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三一章 死与复仇 三一

第一三一章 死与复仇 三一(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但决策圈内有人未必会真的用这个筹码。
    而这个筹码,却能换来英国和谈中其余的条件。
    而如果这个不是个筹码,而是一个大顺想要的条件,那么为这个条件要付出的东西可就多了。至少还得再打几波大战,甚至真的要策动北美分离。
    问题是北美分离并不是大顺决策圈想要的结果。
    一来不想让新教有一个适合发展工业的土地,二来是要瓜分北美制造矛盾。
    三来就是北美东海岸从金银矿角度讲,穷的叮当响,大顺现在急需的是金银的迅速积累开启工业化,北美和英国现在分开,北美的贵金属断裂,大顺去卖锤子?收一堆贬值到4的北美宝钞?
    当然,大顺要把这个当筹码,而不是条件,英国人并不知道。
    所以这也就凭空创造了大顺的谈判筹码,而且并不需要真的登陆伦敦。
    大顺肯定是要碎一部分英国的航海条例的,但未必全部都要打碎,真的打成自由贸易的模式——即大顺的商船,可以自由地在英国任意港口停留、售卖货物。毕竟,大顺现在的投送能力,真的没这个能力。
    而更关键的,便是真要这么做……那英国的商人、船主们,真就同仇敌忾、保家卫国、毁家纾难了。
    那是刨他们的根啊,他们非要打到底不可。
    正所谓,围三缺一,这种事,真就不能学皮特那种“防复仇理论”、要把法国海军的五十年未来都毁掉,明显不现实。
    所以,从阶级的利益角度,和政治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王党这群人的选择也算是最优解。
    土地税稳住托利党地主乡绅,只要在贸易问题上,继续“保护贸易”而不是“保护工业”,即可得到商业资产阶级的支持。
    保护贸易和保护工业,有时候是一回事、有时候不是一回事。
    在工业取得对商业资本的附庸后,这是一回事。
    在这个手工业工场时代,不是一回事。
    这里面,肯定有利益严重受损的一群人。
    比如东印度公司。
    但是。
    如老马所言:【在这个阶段,各国间的竞争尽可能通过关税率、禁令和各种条约来消除,但归根到底竞争者们的斗争还是靠战争(特别是海战)来进行和解决的】
    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毁灭,与之前已经毁灭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毁灭,遵从同样的逻辑。
    历史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毁灭,本质是因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力量的提升,对妨碍了工业发展和影响市场的东印度公司,让他去死吧。
    而现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未爆发、工业力量尚未提升,便要遵循老马说的现阶段的原理。
    即各国通过关税税率、禁令、条约,以及海战、战争来解决问题。
    大顺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派出了舰队,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条约以一种王党这群人设想的方式达成,那么这场战争,实际上,不是中英之战。
    而是,大顺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或者说,是大顺西洋贸易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之战。
    原本需要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才能推倒和毁灭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被大顺以符合这个时代原理的战争给毁灭了。
    东印度公司已死。
    也就意味着,英国国内最反对大顺贸易的一群人,丧失了政治力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破产的东印度公司,自然没有力量。
    他们的反对,就是个屁。而且他们的反对,只会引起整个英国的恐慌:难道让整个英国出力,帮着东印度公司打回印度、打到马六甲,重新夺回东印度公司的好望角以东贸易独家专营权?
    只要大顺这边的要求不太过分,那么实际上,就是组成了一个“英国商人和中国商人的同盟,瓜分了东印度公司的财产”。
    大顺商人,得到的那一份,是把商品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
    而其余英国商人,早就眼红于东印度公司垄断的贸易品利润,他们得到的,是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正所谓,吃独食、拉黑屎。不能吃独食。
    大顺商人要是说,我既想要把从松江运到伦敦的利润、还想要把商品从伦敦运到各个殖民地的利润。
    那这就是吃独食了。
    连个买办都扶植不起来,这是逼着英国商人团结一致,欲当买办而不能,斗争到底。
    当然大顺的谈判条件、谈判底线、真正目的、条约构想,到底是啥,其实大顺这边这群人也不知道。
    甚至大顺内部决策圈,此时还在为“荷兰做整个欧洲的买办地和贸易中心”;还是“各国各管一摊几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