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九十二章 攻防心理 六

第九十二章 攻防心理 六(1/3)

热门推荐:
    无论怎么讲,此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仍旧是一个热爱祖国、充满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人。
    实际上,历史上直到很多年后,依旧如此。
    只不过,这种热爱,往往会遭受到巨大的打击。
    用后世的话说,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那种标准的“我爱英国,可英国不爱我啊”;或者,“我爱这大英国,我怕他亡喽,结果被大英的宋恩子、吴祥子抓去蹲了一年多监狱”的模板。
    历史上著名的哈钦森信件事件,站在富兰克林的视角上,是这样的:
    哈钦森,是十三州本土出生的人,不是英伦三岛出生的人,他被任命为马萨诸塞州的总督,和富兰克林是很好的朋友。
    伴随着北美冲突的日益扩大,哈钦森作为总督,对于北美的反抗颇为不满,在给富兰克林的信上,不止一次地说一些诸如“这群刁民,就该好好镇压”、“凭什么不交税”、“士绅误国”之类的话。
    富兰克林在矛盾日益激化的时候,把这批信件给公开了。
    其公开的目的,很简单:
    皇帝是好的,都是大臣把事办坏了。你们不要整天辱骂乔治三世,你们看看,这哈钦森是咱们自己人、正儿八经的十三州出生的本地人。
    这种让咱们交税的事,咱们十三州的人是最积极的,和国王无关。
    【侵夺十三州的自由与政治权利的敌人,实际上出自内部,而非国王的主张。】
    于是,最搞笑的一场审判就来临了。
    十三州的人,认为富兰克林是叛徒、狗贼,他儿子是新泽西总督并且是正统亲英派、支持收税派,现在他又为国王辩护,这不是狗贼是什么?
    而英国这边,则认为富兰克林,是在煽动百姓情绪,其心可诛,把这些信这时候公布出来,这是要干涉?难道你不知道哈钦森是英国政府任命的总督吗?他的这些信,会让十三州的百姓想到谁?
    同时,富兰克林通过北美邮政长官的身份进入的英国贵族圈子,也对富兰克林嗤之以鼻:一个绅士,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把别人的私密信件公开,尤其这个人还是你的好朋友,你这个“工于心计的小人、不配承之为绅士的公开别人私信的道德低劣之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富兰克林想要证明英国并不坏的英国——审判了富兰克林,剥夺了他引以为荣的北美邮政长官的公职,并指责他是“挑唆英美冲突的幕后黑手、波士顿倾茶走私集团的负责人”等等。
    富兰克林说,哀莫大于心死,我这么做,是因为我想告诉人民,国王是好的,办坏事的是那些总督,而且往往办的最狠的,恰恰是十三州出生的人,而不是英国派来的。
    有这样一个段子。
    说是富兰克林在这场审判结束后,走到了总检察长的身边,在总检查长的耳边,说了这么一番话:记住今天的事,我会让你的君主,从一个横跨四海的帝国之主,变成一个困守小岛的小国之君。记住我的话!
    最后这个段子真假难知,但这个段子还有后续,就是北美独立战争后的巴黎和会会场上,富兰克林特别找出来那次审判时候穿的衣裳。
    但既然此时这件事还未发生,富兰克林还没有挨了他热爱的母国的一巴掌,自然这时候他还是热爱自己的国家,并且富有盎格鲁的民族自豪感的——他曾对北美涌入的德国人、法国人相当不满,认为这种天赐之地不该让这些乡巴佬占据。
    至于那批信件公开的意图,倒是也符合富兰克林的一贯主张。
    也就是“主权在国王、英美两国议会是平等的两个嫡生儿子”。
    这件事,不讲阶级和经济问题,只谈抽象的政治问题,其实在许多年前,也就是老马说的辉格党在1688年联合金融资本寡头们操控朝政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埋下。
    很多被积压的矛盾,在上升期,是可以被化解或者继续积压的,也根本构不成问题。
    但一旦局势发生了变化、上升期被打断,就肯定要出事。
    这里面,辉格党寡头派,在英国这里其实叫“宫廷派”,与“乡村派”对应。
    “宫廷派”,或者辉格党寡头集团,为什么现在会激烈地开始争论“主权在议会”?
    为什么之前不?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之前掌控着议会和权力啊,所以他们不必大声疾呼,大声去辩经,去争论主权到底在国王还是在议会。
    就像,你已经拿到手的东西,并无争议,你会到处去证明这东西是自己的吗?
    只有这东西已经出现争议了,可能要被别人拿走了,所以才要辩经去证明这东西是自己的。
    现在,乔治二世估计肯定要完,八十岁的人了拉屎用力过猛,基本活不成了。
    王世孙即将继位,而王世孙继承的他爹的“世子党”成员,都他妈的是一群被排挤的、无法进入中枢的的人。
    他们传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