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四章 信不信不取决于脑袋

第四章 信不信不取决于脑袋(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调来的野战部队,在海军的配合下迅速占据了优势,并且立刻打破了两边休战的承诺,攻取了诸如金德纳格尔这样的法国要塞——为西拉杰效命的那些炮兵、还有日后在印度地区出了名的“黑暗雇佣兵团”的萨尔茨堡的莱因哈特,都是从那座要塞里跑出去的法军。
    杜普莱克斯为法国留下的优势局面,此时已经荡然无存。就算法王清醒过来,再把杜普莱克斯派了,也没用了。
    各地的节度使,在法王调走了杜普莱克斯后,就认为法国人并不可靠,开始摇摆。
    谷榚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顺全程看戏的基础上的。
    否则,之前的战争,哪怕大顺这边出动一个营,甚至只提供一批专业炮手,那么就根本不是胜败的问题了,而是根本不可能打起来的问题了。
    之前在要不要打的问题上,英国内部就已经出现分歧了。
    是库特中校和克莱武,再三表达了战略上的看法——时间在孟加拉人那边,如果不能趁着雨季到来之前击败孟加拉人,那么西拉杰就会整合他外祖父留下的遗产,完成内部清洗和整合,那么公司就再也没有获胜的机会了——这才导致了战役的爆发。
    这还只是孟加拉自己的力量,只要大顺稍微下场,那么这场仗就根本不可能打了。
    对大顺军队的战斗力,英国这边是有清醒认识的。
    之前与荷兰的下南洋之战,虽然没有大规模的野战,但是大顺敲荷兰城堡的效率,足以惊骇世人。
    这是个非常简单就能判断对方战斗力的时代。
    不靠围城,而是靠攻城,在半个月左右就夺下一座堡垒的军队,必然是此时精锐部队的标杆。上一个有这样效率的,还是把荷兰打出来灾难年的法军。
    所以此时在克莱武和库特眼里的这支百余人的大顺军队,并不单薄,其背后站着一个从西伯利亚到爪哇;从中亚到日本的庞然大物。
    这种怪物,招惹不得。
    故而说,英国国内也有一部分贵族和纺织工场主,叫嚣着要给中国的走私贩子一点颜色看看。
    但东印度公司却是非常坚定地站在反对的一边,的确,大顺的走私贩子非常烦人,但那也只是烦人而已,真要打起来,那就不是烦人那么简单了,而是东印度公司可以直接宣告解散了。
    东印度公司这段时间也频频向大顺示好。
    今年说,公司已经游说了大量的议员,可能就要放开茶叶关税了,你们再等等,马上就有消息了。
    明年说,公司已经考虑,加大在大顺的棉布进口数量,你们再等等,棉布关税马上就取消了。
    但总的来说,东印度公司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大顺要整合南洋、夺取日本、扩大日本贸易、移民南大洋洲、发展贸易、占领美洲西部等等战略方向上。
    这也和这些年刘钰不断给东印度公司的这群人念经的结果,刘钰念的经就非常简单了,中华帝国的问题,是土地不够、人口过多,我们要先解决内部人地矛盾,没有大量人口的土地,才是中华帝国的最爱。
    买椟还珠,懂不懂啊?以玉为宝、以义为宝的区别,懂不懂啊?
    你们觉得没价值的东西,我们觉得很有价值,懂不懂啊?
    你们是商业资本主导,我们希望是工业资本主导,懂不懂啊?
    我在松苏的改革一直是提升耕地作为生产资料的属性,淡化耕地的金融投资属性,懂不懂啊?
    他念经,倒真的是为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好,给他们一点心里安慰。
    但交流起来,真的挺难的。
    农耕帝国的生产思维,和商业国家的贸易思维,基调传统上就有巨大分歧。
    毕竟,连伏尔泰那样的启蒙哲学大师,曾经评价北美都是用最刻薄的句子——几英亩的雪地而已,有什么好的——当然现在不会这么评价了,因为从商业思维的角度,北美因为人参貂皮又值钱了,法国已经不太可能用整个北美,换一个巴掌大小的产白糖的瓜德罗普岛了。
    至于念的这些经,英国人到底信不信,刘钰也不管,反正是东印度公司爱信不信。
    不信?不信那就股东出资,在印度造一支战列舰舰队、在印度征兵五万,准备300门大炮呗。
    反正现在北美已经被大顺的贸易搅合的不得安宁了,价值倍增,情况就这么个情况,大顺到底动不动弹,爱信不信。
    信,就和法国人在印度猛打,在大顺完成内部整合之前,抢到印度。
    不信,就赶紧让股东毁家纾难,在印度弄个舰队加五万正规军,随时防备着。
    也没多少钱,估摸着十年投资3000万英镑、也就一亿两白银,差不多了。
    哦,没那么多钱啊?
    没钱你还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