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八六六章 备战 九

第八六六章 备战 九(1/3)

热门推荐:
    就这么个场面,死后要是不乱,那真的可谓是千古奇闻了。
    或许,大顺的传统文化和孟加拉当然不同。
    或许,大顺的历史和孟加拉的历史也完全不同。
    但,这妨碍大顺的那群读过史书的人,得出一个“死后必乱”的结论吗?
    显然,一点不妨碍。
    这与传统、文化、历史之间的不同,没有太大的关系。
    杜锋知道很快就会打起来。
    也知道,皇帝和枢密院给他的命令,就是等,等到该动手的时候,也不要犹豫。
    枢密院的几种方案、可能、推算,照计划实行就是。
    大顺一直不动,就是在等法国的退出、等孟加拉乱起来。
    而且,大顺有个巨大的优势。
    因为大顺入场晚,所以大顺和那个20岁出头的继承人关系不错。
    因为大顺和孟加拉的贸易额小,所以大顺和任何有志于孟加拉独立自主的继承者,关系很好。
    因为大顺朝廷就是奔着收税去的,所以大顺的野心现在还没人能够看清楚。
    说穿了,历史上这位20出头的小伙子,死就死在他想独立自主、搞一口通商、把贸易利润和关税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得罪了英国人、得罪了把控海关的大姨和大姨夫、得罪了买办集团的锡克商人、得罪了各大买办商。
    这要是还不死,估摸着这手段和水平,在中国历代帝王里也能排进前十了。
    然而他没这个水平。
    所以历史上他死了。
    大顺入场晚,有入场晚的好处。
    大顺在印度的贸易额不多,也有贸易额不多的好处。
    因为,贸易额不多,入场晚,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有志于独立自主的封建君主,都会选择大顺作为盟友。
    英国人入场早,所以在加尔各答,有自己的势力。
    英国人的贸易额多,所以有非常强势的买办集团,和英国人合作。
    已经成型的买办集团,是否会允许继承者,把关税、贸易等权力,收归政府?显然不会。
    继承者安心当买办行不行?
    这个选择,除非开了天眼。
    否则,我有12000名骑兵、35000名火枪手、60门法国大炮、3000名精骑武士;而英国人也就七八百人、上千人……优势在我,我放在好好的一方君主不当,去当狗?
    只看这数据,怎么输?
    其实这数据真的很好,只是没想到出了类似于“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晋阳城下韩康子魏桓子反戈一击”那样的事……但这种事,肯定不在纸面数据里的,看纸面确实是优势在我。
    这么好的牌面,为啥要让英国人主导贸易?
    为啥不能攻取加尔各答,让英国人老老实实地一口通商,把关税权拿到自己手里,主导贸易,赚更多的钱,然后击败马拉塔人、干爆阿富汗人,重现奥朗则布的辉煌时代,做印度皇帝,岂不胜过在这孟加拉列土封疆?
    有这个想法,非常正常,并不算是妄想,尤其是就现在英国只能在印度屯个一二千兵、且还有法国牵扯的情况下,真的很正常。
    而且在后续试探中,也发现其实英国人也没啥难打的。还抓百十个英国人,往牢里一扔,也没啥难的。
    但问题在于,这种情况,敌人往往不是外面,而是内部。
    内部的问题,又必然引发外部的干涉。
    要解决内部问题,就得抓权,就得夺回关税自主,就得得罪买办集团、得罪大姨的海关和军需后勤势力,不然是没法对外的。
    反过来也一样,要是选择先对外,那么内部的野心家、反对派们,会迅速把他坑死,让他对外失败。傻子都知道,你把英国人赶走了,下一步就是对付我们这些买办,我们这些买办能专心为你出力?坑不死你。
    当然这也不是全然无解,从大顺的史书中翻出来一些史书留名的玩政治、抓军权、抓钱袋子、纵横捭阖的高手,破这个局还是很简单的——对那些历史上排名靠前的枭雄来说,这开局真的很好了,根本上不得有难度的档次。
    至于说此时有资格入场的几个势力中,大顺恰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大顺和孟加拉的贸易,也就限于硝石。
    没了。
    大顺既不买孟加拉的棉布。
    也不买孟加拉的鸦片。
    更不买孟加拉的乱七八糟的其余货物。
    大顺和孟加拉的商人集团,没啥交集。
    不是清高,而是交集不了。
    大顺赶走了荷兰人,鸠占鹊巢之后,孟加拉把控对外贸易的那群人,早就找过大顺。
    大顺和他们的贸易交流,可以说是无趣的。
    大顺问:哎,我们这有棉布,你要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