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八五一章 多歧路,今安在 十

第八五一章 多歧路,今安在 十(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南美白银来中国买货。
    其实,因为法国的手工业基础,比丹麦瑞典都好,好的多。
    而且法国的商业资产阶级是一群弱鸡,不敢公开发表《论放开关税大量进口东方棉布有利于全体法兰西人民》这样的高论,只敢发表《论贵族应该广泛参与对外贸易,提高进口关税,保障本国工业》这样的低论。
    从这些问题来看,法国人选择在印度保持和平、通过忍辱负重战略忍让,获得和平,未必是错误的选择。
    只不过,现实不是一厢情愿的。
    我不想打仗,别人想打我,所以我忍让退步,别人就不打我了……就这种思维,给马超尔特扣个蠢猪大臣的帽子,也真是一点不冤。
    杜锋作为大顺的锡兰都督,他个人,对杜普莱克斯的评价,又高又低。
    说他高,是杜锋觉得,这人纵横术玩的真好,而且战略上基本对路:不管是率先想到在印度训练印度土兵、还是认为借着印度节度使纷争的乱局以少量精锐影响战事、亦或者琢磨着在印度收盐税土地税而不是做买卖、甚至于拉拢印度王公节度使直接参与政变获取战略优势……都很厉害。
    说他低,则是因为,他一肚子战略,手底下就没有个战术天才,能帮着他完成战略。而且朝中无人支持,好容易盼来了海军舰队支援,嘴臭的两天就能和舰队司令闹掰。
    战略上,今天德干节度使内斗政变,杜普莱克斯抓住机会入场得地二三县;明日支持海得拉巴士节度使,去争夺卡尔纳迪克节度使的头衔,又得一盟友;大后日扶植傀儡,得到回报成为了克利希娜河以南的副节度使名正言顺实行统治。
    战术上,这帮盟友动辄15000大军,围攻个600人的城堡,打了两个月攻不下来;盟友动辄8000大军,被对面1500打崩。英国这边连近卫掷弹兵团的连队都开始往这边调了,法国的内阁还在琢磨着调回杜普莱克斯换取二十年和平……
    谷蔩以至于,战略上一直赢赢赢,战术上一直输输输,最后弄了个平局。
    但直到现在,战略上依旧占优,主动权其实还把握在法国人手里,只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搞事的主动权还在杜普莱克斯这边。
    现在杜普莱克斯居然被法王召回了,而且据说命令是非常严厉的【如不听令,直接逮捕】。
    这对琢磨着封侯的杜锋来说,简直是天下的喜事。
    现在法国在印度的情况,全靠杜普莱克斯一个人在撑着,很多盟友关系,都是靠他来维持的。
    或者说,他和他老婆。
    杜普莱克斯为了和当地王公打好关系,娶了个寡妇。
    一个长袖善舞、头脑敏锐的外交型万人迷寡妇。
    现在空降过来的这个叫戈登的,当地王公认得他是谁啊?在最需要法国人帮忙的时候,总督被换人了,那我为什么不投英?
    法国在印度的局面,就是没有制度、全靠一个人撑着,标准的人亡政息。
    人亡政息的含义和特点,大顺这边的人,太了解了。
    换个人,局面就会直接崩。
    现在这人马上就要滚蛋了,杜锋嘴上颇多惋惜,实则八成的气力都在维系面部表情不要露出狂喜之态。
    因为从大顺的战略上讲,调走杜普莱克斯证明什么?
    证明刘钰谋划的让法国把力气花在美洲、必要时候可以放弃印度的陷阱,法国人已经掉进去了。
    也证明刘钰不去搞法国的统制经济和高关税,而是大量惠法,收法国的人参貂皮,让知道自己无力维持多点开花的法国,主动选择了北美、实则放弃了印度。
    只要法国人在印度没有全面溃败,大顺就没办法在印度出手。
    大顺必须保持和法国的良好关系,至少在一战打完之前,都必须是盟友。
    印度,只能是法国撑不下去,以反正也守不住的印度为代价,换大顺出兵,大顺才能入场。
    法国人可能想的挺好,大顺在旁边,在锡兰就有驻军。
    让大顺做调停人,英法在印度保持现有状态,谁也不主动搞事。
    想法是好的。
    现实是残酷的。
    因为是否干涉,是否会出兵,掌握在大顺手里。
    而大顺也不需要和英国签密约什么的,只需要几个动作暗示,英国就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大顺不会出面干涉。
    杜普莱克斯的设想,是吃了印度,收人头税、盐税、土地税。
    问题是短期是赔钱的,完全看不到收益,天天在赔钱;而北美,则是一船船的人参貂皮东珠,运到大顺换钱换湖丝。
    哪个重要?
    法国人的选择,其实没错。
    包括刘钰给大顺皇帝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