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七七章 争功 六

第七七七章 争功 六(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而以登州府、江苏、鲸海、南洋等,为另一套体制。尤其是在江苏,加强集权的控制力——如果皇帝管不明白整个帝国,那么是否可以管明白一个省呢?
    以这里的财富、工商业、税收等,作为皇权的支柱力量,依靠对外扩张保证足够的收入和财富。
    内部省份的惯性和传统,足够保持正常的运转,并且基本不会出大问题。
    这些分割出来的特殊地方,加强统治,实行新政。
    尤其是这一次围绕着盐政改革以及之前的淮河治理和运河改革,皇帝实际上是把江苏做了一个剥离。
    江苏通过海运,和京城直接联系。
    通过废除运河,剥离了江苏的天朝治水传统。
    江苏等以外的内部核心省份,保持传统天朝的逻辑:以治水、赈灾、小农、镇压的传统天朝。
    江苏等地区和省份,以一种崭新的治理逻辑,通过海外贸易、对新商品粮基地的控制、贸易白银、外部殖民土地税等,对外扩张。
    最终目的,皇帝希望在他死前,能够做到:养二十万兵,不费内地核心区百姓一文钱。
    这倒不是他多爱惜百姓,而是因为皇帝很清楚一件事,以过去的历史为鉴、以此时的现实为镜,能推翻王朝的,只能是那些内地核心省份。
    内地核心省份的首要任务,既不是收钱,也不是征赋,只需要赈灾、维稳、蠲免。
    而新政省份,则是用一种崭新的、脱离了过去传统王朝的治水赈灾小农传统的逻辑,做皇权的力量。
    如果,新政省份出了问题,靠内地核心省份的无限人力,镇压。江苏,无险可守。海军切断粮食,这边连饭都吃不饱。
    如果,内地核心区出了问题,靠新政地区的财富、资源,镇压。
    是以,假如林敏真的能够揣摩上意。
    真的能够明白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甚至真的能够明白这一次改元惟新的逻辑是什么。
    那么,他就不会傻乎乎地琢磨着改革科举、改革生员制度。
    因为,皇帝绝对不会允许。
    生员制度、科举制度、是维系新政地区和传统地区的最强有力的纽带。
    这可以确保,新政省份的主流文化,和内地核心区的主流文化,并无二致。
    也确保一旦新政失控,可以利用江苏的两万多生员,迅速转回保守。
    至于生员罢学闹事之类的,皇帝看来,根本就是很简单的事。兵是干啥用的?
    打压一番,再给甜枣。
    就当年鞑虏入关,剃发易服都能接受继续做官的水准,只需要继续给他们做官的机会即可。
    日后该考生员的还会考、该琢磨科举的还会琢磨。一省不为官,可以中状元、着红袍,去内部核心区做官,甚至宰执传统的天下。
    江苏的生员,科举传统,绝对不能丢。
    但是,他们的张狂,也确实要整治。
    是以,皇帝内心认可的做法,就是治一治,办一办,压一压。
    压完之后,继续甜枣的给。
    几万生员,做“万一需要全部格式化恢复旧传统时的备份”——官员可以从外地调,本地基层却不能从外地找。
    而且,皇帝其实很也中意刘钰在苏南的处理方式。
    虽然皇帝心里明白,刘钰收上来钱再发下去,其实有故意给他上眼药、引诱他废除一些优待。
    但实际上,皇帝认为在苏南,既然已经完成了均田赋改革,那么对这些生员的进一步的经济上的打压就无必要了。
    至于说每年还要再把收上来的钱发下去,皇帝觉得这钱花的很有必要。
    这钱就是收买江苏士绅生员的,确保江苏的新政不会出轨、彻底脱离朝廷的控制。
    真要是这钱舍不得花,日后说不定会有大麻烦。
    而且这钱花了,等于给江苏的士绅群体挂上了锁链,不听话就没钱,增加了朝廷和生员乡绅之间的缓冲。
    经济上的打压是无必要了,可是政治上风气上的打压,还是要进行的,否则也无法做到集权对一省的绝对控制。
    总之,皇帝绝对不会进行科举制的改革,也绝对不会缩减生员数量,并且该给的一些物质上的补助和优待必须给。
    哪怕,明知道两万多人,大部分都没啥用。但,只要这两万多人还在,主流文化就绝对不会变,也不会产生隔阂分歧,并且始终有一支可以制约江苏新兴势力的地方势力。
    为了一个可能的、将来或许会用、或许不会用的“全部格式化恢复旧传统的备份”,每年要花一百多万两,值不值?
    对刘钰来说,这是一年四艘战列舰,养一群大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