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五五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三

第七五五章 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三(1/3)

热门推荐:
    第1059章堂下何人状告本官(三)
    垦荒公司得令,赶紧派人去把刘钰说的几件事,和那些仍旧在誓死捍卫自己生存必须条件的盐户百姓。
    而这些选择投降的场商契主,刘钰也暂时将他们留在这里。只是叫他们保留好契票,交易暂时不要进行。
    林敏知道刘钰必有后手,甚至从刘钰的做法里,大概也猜测到了刘钰的后手,便道:“国公,我以为,你我之间,还是要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不谈道义、不谈百姓。”
    刘钰对此并不反对。
    “我也正有此意。若是你我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实在有负陛下嘱托。”
    挥了挥手,示意这里的人全部都先撤出去。
    待人都撤出去后,林敏先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国公,江苏诸多事,首要之重,在于产盐。产盐是变法之根本。我觉得,国公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了?”
    刘钰却道:“产盐有什么要管的?”
    “资本、技术、雇工,三样都不缺,实在没什么可管的。”
    “既放出了消息,你觉得大商贾会错过这个入股产盐的机会吗?资本指挥涌来,却丝毫不必担心缺乏。”
    “资本不缺,技术已有,雇工到处都是。林大人完全不必担忧此事。而且那边的事,你我根本不用管。”
    “工厂自有制度、朝廷自有监管,他自产他的盐,你我自来办这边的事。”
    “所谓变革,就是利益之争。与人斗,才是重中之重。林大人也该与我交个实底,这边的事你到底如何看?”
    林敏知道刘钰此言不虚,既然说产盐工厂的事不需要他们管,也一样可以正常生产。那么,确实,最麻烦的事就是处理好这些注定被淘汰的盐户了。
    这些盐户的背后,没有人。
    但有人喜欢拿这些盐户说事,之前盐户“食蛆酱、季无衣、年无钱”的时候,也不曾真的有人站出来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
    可是,一旦和改革联系在一起后,就会有铺天盖地的声音,为民发声、为民请愿。
    而真正的民……也就是那些真正的、傻呵呵听话不敢熬私盐、或者压根没多余草荡熬煮私盐的盐户,他们基本不识字,自然也就没声音。
    私盐不是谁想干就能干的,就像是新出现的荒滩芦苇荡,朝廷还未登记在册。
    那么,一个有团队有资本有势力的豪商,能得到呢?还是穷的吃的就饭菜大部分都是生蛆的虾酱的盐户能得到的?
    显而易见。
    煮私盐赚钱,是需要不登记在册的芦苇荡的。只要登记在册,朝廷没有什么精算师,但是最起码一百亩芦苇能够煮多少盐心里还是有数的。
    这些真正受益的盐户、愿意垦荒的盐户,他们是发不出声音的。
    面对刘钰的问题,林敏只能说道:“国公,你我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我已经无法回头了”
    “我是盐政改革派,但我想的办法,和你想的根本不一样。你我其实在淮北时候就已歧路。”
    “只是,我现在已经被绑住,退也无法退。陛下也有交代,这一次乃是关乎社稷的百年千年大计,我必是要尽心竭力的。”
    “事情,我是一定要办的。但是,国公手段粗暴。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过犹不及,必要中庸调和。”
    “陛下命我节度江苏、监管盐政,我以为也正是因此。应是怕国公手段过于粗暴,以为一切尽可以力降服,堵住扬、淮大商文生之口。而遣我来副佐,以免过火。”
    林敏的担心,源于刘钰对这件事的处置方式。
    一开始,刘钰逼着那些场商来送契约文书,林敏以为这是准备直接血流成河了。
    只要拿到契约文书,就可以直接上军队驱赶,若有不从甚至反抗,通通抓走,送南洋种植园。
    不想走的,产业也没有了,多半要沦为土匪,那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以“剿匪”的名义,抓起来枪毙了。
    但,刘钰并没有直接这么干。
    而是通知垦荒公司,让他们去通知一声那些盐户,说场商契主已经投降了。
    刘钰大概要干什么,林敏心里又没底了。
    但估摸着,手段肯定也会极为粗暴。
    诉说完自己的忧虑和猜测,林敏较近脑子在想怎么解决这件事,能让动静最小。
    然而刘钰听完林敏的担心,笑道:“林大人,我曾读过一本异书,名为《论矛盾》。”
    “此书极妙,本来是个教你怎么找准问题、解决矛盾、治标治本的正道明途。”
    “但我再三研读,却发现,若是逆练的话,亦精妙绝伦。”
    林敏也不止一次听刘钰谈论矛盾,心里相信可能真有这么一本异书。
    “逆练?”
    稍微思索了一下这个词,林敏似有所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