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五二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

第七五二章 不可能名正言顺(2/4)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恶之徒。”
    刘钰拊掌大笑道:“这些妇女的事,你办不了,我却能办。妙就妙在我有个残暴奸恶的名声。”
    笑罢,刘钰就和这些垦荒公司的人说道:“这样吧,你们呢,把这边的占地场主、难打交道的那些人,拟个名单。”
    “呃,也别明天了。一会儿吧。”
    “一会儿,你们派人给这些人送个口信。”
    “就说,我,本国公,不是来巡查垦荒的,是要来清查私盐问题。”
    “给他们三天时间。我在这里等着。”
    这个办法一出,众资本家连声称妙。
    唯独一旁的江苏节度使林敏,忍不住叹了口气,揉了揉额头。
    刘钰闻他叹息,笑道:“林大人,你缘何叹气?这办法难道不好?”
    林敏苦笑一声,心道这算个什么好办法?
    这不就是阜宁土改的翻版?
    你不敢直接动土地法权,却绕了个圈,用克扣河工款的问题来办他们。
    这边也是一样,你不敢动、或者嫌麻烦。
    明明是为了要土地,却说是为了办私盐。
    你在乎私盐?全大顺一半的私盐贩子,都要在你这摇身一变,成为合法盐商。
    你就是全大顺私盐贩子的总后台。
    现在却说来办私盐问题?
    摆明了,这不就是借私盐问题解决土地问题?
    你的残暴名声,苏北谁人不知?刚在阜宁杀了数百人,无村不戴孝,如今又要办“私盐”,好一个名正言顺,可这不就是逼着那些场商场主主动接受买地合约吗?
    这些人的背后,肯定有专办私盐的场商。哪个场主场商不搞私盐?
    你这是觉得,圈占土地是与民争利,换个查办私盐就是秉公执法?
    林敏摇了摇头道:“国公,这办法虽能解决问题,但恐非正途。”
    “而且,国公明明是为了土地问题,却要用查办私盐这个理由来逼他们……我看,此事还是商议出个办法,亦或者咱们去和那些场商谈谈,劝一劝他们,使得他们明白此举也是为社稷、为百姓……”
    “终究,此事最好还是名正言顺。”
    刘钰心里暗笑,心道拉倒吧,这事儿就没法有正途解决。别说大顺此时的行政能力了,以后世的行政能力,城中村那些违法建筑,谁敢动?
    正途……正途就是按照这些垦荒公司的说法,一些场主拿出来前朝的契、海书,以民间习惯法的认可,都弄出来个“日出为界”了。
    然而前朝时候,站在盐城城头就能看到大海,现在大海在哪?
    这件事难在哪?是大顺是否承认民间习惯法契约?是否承认民间的“非法”对土地的占有?
    大顺百姓眼里,压根没有公地这个概念。祖上在这拉过屎、在这片芦苇荡砍过芦苇,那么这片地就是他们的。
    民间的习惯法,土地排他性的私有制意识,可比英国圈地时候重多了。
    “林大人,我问你。你也不是那等不食人间烟火的。你也知道,民间隐田极多。我算来算去,如果只有朝廷在册的这些土地、纳税的这些土地,以本朝之人口、以此时的亩产,怕是多半要饿死。”
    “一户小农,在纳税田之外,又开垦了一些隐田,种点地瓜之类的东西糊口。我问你,这些隐田,若是出了争执,地方官认这些田有主吗?”
    “再一个,比如这边有片无主地,但一些村落默许在这片草荡里割草养牛,地方官认不认这些草荡就是他们村子的?”
    林敏点点头。
    “认。”
    “民间习惯和各家作证,优于纳税文书。此仁政也,各地默许。包括之前默许私盐贩卖、默许隐田,皆是如此。”
    刘钰反问道:“土地法,乃本朝之根本,你不让我用歪门邪路,难道立出法度?就你来说,如果要立此法度,该怎么立?”
    “林大人知道川南盐政出的那些事吧?”
    “那些占地的地主、本地豪强,说的有没有错?风能进、雨能进,别人不能进。”
    “地是人家地主的,资本想用来开发井盐,人家地主收取每年盐场利润的50怎么了?爱用不用,嫌贵就滚。按西洋人的说法,他们是私有财产神圣性的捍卫者,这么说,也没错吧?”
    “林大人不妨想想,这事该怎么名正言顺的解决?”
    “或者说,什么叫名正言顺?”
    一句什么叫名正言顺,把林敏问的有些不知所措。
    名正言顺,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有法可依。
    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
    这件事,包括川南盐井的事,是没办法分明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