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四四章 上了贼船

第七四四章 上了贼船(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该怎么改?这试点又该现在哪?”
    很多人心里其实也都有了答案,那就是湖北。
    淮南盐的两大问题省份,一是江西,一是湖北,都是销售额严重不达标的地方。
    江西的销售额只有50,湖北的销售额也没好到哪去,只有70。
    而且鉴于湖北太远,经常会出现诸如“沉船补斤”、“淹销补运”之类的糊弄傻子的情况。明知是糊弄傻子,还得捏着鼻子认了,只要别干的太过分就行。
    朝廷手里也没盐,也没运输能力,不捏着鼻子认,非要明察秋毫,明天就得给你弄出来个“百姓无盐、民怨沸腾”。
    然而刘钰这时候却不提湖北的事,而是进言道:“陛下,臣以为,江西暂时无需考虑。”
    “哦?卿言何意?”
    刘钰忙道:“臣以为,江西要改,就要大改。小改之下,折腾来折腾去,反倒麻烦。”
    “而且,不管是四川井盐、还是东海晒盐,实质上本朝已经通过发展技术,解决了历朝历代都困扰的‘生产不足’问题。”
    “既然和历朝历代的情况都不同了,臣以为,这盐最好就是在生产端收税。”
    “只要大型井盐工厂、大型晒盐工厂发展起来,即便在生产端收税,私盐也必死无疑。”
    “臣以淮北晒盐大厂为例,就算直接在生产端征税,也比不征税的淮南盐便宜。”
    “所以,既然如此,朝廷应该一改历朝之经验,设置盐政总管。直接隶属于户政府,协调各处盐政。”
    “至于盐区划分之事,这就是日后设置盐政总管该规划的事了。”
    “而要不要这么改,这么改行不行,淮北的橘子到了淮南是不是仍是橘子,还是要来一场试点改革。毕竟盐政事大,乃朝廷重要税源。”
    “牵扯之大,要改就要大改。大改到底能不能行,正要明证。既然江西不足以为证,那除了江西,淮南盐区各地,随便选。”
    他把话这么一怼,所剩的选项就更少了。
    他底气满满,反对的再傻,也不可能说,哎,那你先在江苏、安徽试试。
    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放弃抵抗,任其改革就是了。
    江苏、安徽是送的。江西压根就是个坑。那剩下的地方也就真的呼之欲出了。
    现在反改革派已经被刘钰逼到了墙角。
    拿盐户说事,刘钰在搞垦荒,试验性的垦荒颇见成效。淮南盐政改革,道德制高点的“小民生存”,其实已经被刘钰掐住了。
    拿效果说事,淮北盐改,贪废运河之功为盐改之力,淮北的官盐销售额明年稳定下来翻倍是定了。
    现在唯一能拿出来说事的,也就剩下偏远地区的盐市场稳定了。
    皇帝便趁势问道:“既然兴国公由此信心,那么江西盐政事,暂且先不动。诸卿还有什么说法?”
    半晌,也没人说话,皇帝便道:“如此,成功与否,看两件事即可。”
    “其一,百姓是否得利?所吃之盐,是否降价?所需之盐,是否满足?”
    “其二,以过去数年湖北官盐之实效额,相对改革之后销售额之比。”
    “除此之外,既说淮南垦荒,那么垦荒和盐政相辅相成。”
    “那就还要加上一条,要保证淮南盐户生存。诸卿可还有什么要说的?”
    群臣中,林敏站出来道:“陛下,臣有话说。”
    得到皇帝允许后,林敏咬咬牙道:“凡所改革,必有得利者、必有失利者。”
    “兴国公若行改革,变路线、变法度,变生产地。所牵扯者,又何止盐户?”
    “除去盐户,依托盐商为生者,何止十万?又兼其父母妻子,不下五六十万。”
    “地方府尹,州牧、县令,均无手段处理此事。此前所未有之变。”
    “此事,必要公卿出镇,总领全局。否则,单单考评一项,便使官员胆怯心惊。”
    “其中痛处,必要朝廷拨银以暂缓。朝廷拨银,又必不可分诸州府,必要有人总管、规划。”
    “臣斗胆直言,谁出镇总领,谁担此责任。非公卿身份,镇不住、担不动。臣为两淮盐政使、江苏节度使,但臣反对兴国公的变法手段。国公执意要行,国公总领担责。”
    “臣不贪其功,但亦要权责分明。虎兕出于柙,典守之责也。可若因变法,而至淮、扬衰败,典守之责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政不通。”
    林敏知道在朝会上这么讲,是不太好听的。
    但他也没办法了。
    当初在船上,刘钰试探的那几句话,把他吓到了。
    他倒不是怂了,而是明白自己已经被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