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七三六章 大获成功 五

第七三六章 大获成功 五(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也确实有利而无害。”
    “若能卖出,自然最好,每年盐税增加许多。”
    “况且,各地产盐,多不稳定。或遇大风、或遇大浪、或遇淫雨,有时候便会缺盐。”
    “之前淮南海潮倒灌,还需从四川、福建调拨一批盐来支应。”
    “日后若是再出类似的事,自是要以本国为本。可停了对外贸易的盐,直接支应别处即可。”
    “日本国颇大,人口不少,国公所报增加的产能,倒也不算多。”
    刘钰笑了笑,赞道:“是啊。若是朝廷控制土地买卖,能像控制盐政这么严格,我这个工商部完全就可以解散了。”
    “如今你们这些产盐的,至少在盐之一事上,可以做到舍近求远。近处盐区,不准你们卖,你们就不能卖,只能往外跑。这是逼着你们当英雄哩,总比那些眼睛总盯着国内那点大饼的人强。”
    “林大人想的倒有远见。总归,怎么看,都是好事。”
    几个投资商互相看了看,都点了点头。
    如今已经把淮北原本的小生产者基本逼破产了,这时候也就无需用之前那么狠厉的手段,粗暴圈地了。
    如今靠着资本,把那些附近可用的、或者合适建大厂的盐区低价收买下来便是。
    几个月前高价买,很多人不卖。如今低价买,定是卖者如云。
    刘钰对淮北盐的生产能力是不怀疑的,莫说现在引入了初步近代化的工厂,便是原本历史上,靠着私盐,百十年间,愣生生就把淮南盐区直接干爆了。
    历史上淮北私盐干爆了淮南盐,也算是张謇等人在淮南开办垦荒公司的前提。
    自然条件,确实这边更好一些。
    而对投资商来说,这种投资自然是越快越好。
    越快,越是早点做成既成事实,越好。
    到时候,做成了既成事实,哪怕日本市场打不开,也可以去向朝廷哭诉:你看,我们生产了这么多盐,食盐滞销,救救我们,日本去不得,那也可以把别处的盐区划给我们啊。
    …………
    巡视结束几天后,刘钰等人便在还在建设中的连云港上了船,前往京城。
    一路无事,直到船过了威海卫,已经进入渤海湾的时候,刘钰忽然试探着问了林敏一个问题。
    “林大人对前朝徐光启的晒盐垦荒一策,看来颇为支持。那么林大人以为,淮南盐改,其根本在于引、票?还是生产方式?”
    林敏呵呵一笑,心道引、票你都给玩成什么样了?引、票,都是饮鸩止渴,都是修修补补,你自己在淮北怎么搞的明票暗引你心里没数吗?
    按你这种均田兼并再均田的玩法,票法、引法,根本就是左手右手,谁也没见的多有优势。
    等着二十年后,盐票又被大囤积商垄断,你反手再把票改引,那还不是换个名目,换汤不换药?
    如今你却问我,根本在引票,还是在生产,这叫我怎么答别的答案?
    “国公,既无外人,船也到了渤海湾,上天入地,你知我知。那我也不妨直说。”
    “徐光启看到了关键处,但那时的大明已经日薄西山,优先要解决的恰恰不是煮盐改晒盐,而是引、票问题,把钱收上来。”
    “他虽得其法,不得其时。惜哉。”
    “本朝这时,引票之争,还未到盐政彻底糜烂之时。是以,淮南盐改,其中关键,正是改变生产方式。即,改煮盐为晒盐,而将煮盐之柴草垦荒为田。”
    “淮北一战,朝堂再无可能用担心更改之后产盐不足这个理由来反对了。”
    刘钰嗯了一声,又道:“但有一事,我还是得提醒一下林大人。”
    “淮南晒盐,可不比淮北强。如今运河被废,海运兴起,考虑到雨、热、风、潮,还有催动蒸汽机的煤……”
    “是不是,一定要在淮南产盐?”
    “我怎么觉得,现在来看,在淮南产盐唯一的理由,只剩下自古以来淮南就产盐呢?”
    短暂的震惊之后,林敏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
    他没说这些硬的似乎毫无人味儿的生产问题,而是谈到了人文关怀。
    “国公啊国公,自古以来,便有骑鹤下扬州之说。”
    “你废了运河还不过瘾,还要把淮南盐也废掉。运河诸多城市,淮南因盐而兴的诸多城市,全都要毁在国公手里啊。”
    “只恐百年之后,再有人读腰缠十万贯,便觉不解。腰缠十万贯,何不去松江?奈何要去扬州啊?”
    “扬州风华,将来论起来,竟要在我的手上毁灭吗?”
    刘钰却不以为然道:“长安西京,风华绝艳;西域诸城,商贾穿行。不也一样俱往矣?更近一点的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