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六七九章 决胜千里之外 六

第六七九章 决胜千里之外 六(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一些,别到时候搞出来一尸两命的事儿。
    新时代只能孕育在旧时代的体内,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刘钰怎么看待这一次朝堂中提到的盐政改革方案?基本就觉得两个字:扯淡。
    既是要改,直接动两淮盐区。
    还要因为运河被废,需要重新定山西、山东、长芦的盐区。
    以及……修淮河水利等问题。
    实际上,刘钰想要的盐改,是让两淮盐区直接放弃湖北湖南,全部分给四川盐。
    反正要动两淮盐商,不如一次性动的动静大点。
    漕运、盐工……这不是刘钰计划中的苏北经济支柱。
    他要直接废掉整个运河经济带,从淮安到扬州,全搞废。
    苏北还是给苏南做原材料产地,种种棉花、种种粮食,做苏南的经济附庸和“廉价劳动力提供地”。
    这么考虑,有几个原因。
    他对四川盐好还是两淮盐好,没有太大兴趣。
    但他知道,四川盐井的模式,开发一个新井需要几千几万两白银,是个天然的资本聚集型产业。
    这也意味着,蒸汽机可以在盐井区展开应用。
    至少,可以取代马拉的绞盘,当地本身就有配套的工具,蒸汽机只是个动力,取代马的动力。
    趁着这一波出让湖北、湖南给四川盐,保证大量资本投资的时候,把蒸汽机推出去。
    谁说蒸汽机的使用,非得先盯着纺织业呢?
    同时,盐井技术,是可以用来低效采油的,这是毋庸置疑的。既能打上百米的井,技术积累之下,陕西的油田也是可以发展发展的——玻璃制造业的发展和鲸海动物脂肪业的发展,以及盐井区劳动密集对照明的需求,都使得延长的油可以提上日程的。汽油柴油全扔掉,现在石油最值钱的就是煤油。
    等于是刘钰通过自己在封建王朝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割两淮肉、给四川盐凭空变出一个两湖市场的机会,让一部分新投资直接应用蒸汽机。
    而对苏南淮北而言。
    在刘钰看来,运河被废,实际上,淮安这样的此时全国排名前八的城市,衰落就已经是必然的了。估计废了运河的二十年后,莫说前八,估计前十八都没影了。
    同时,淮河入海,整理灌区……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运河被废,保北不保南的潜规则被取消,大顺已经有了在黄河决口之后,不管,任其向北流解决两淮水患的先决条件了。
    一些次要的问题,比如雨季时候,运河排水冲田;旱天时候,运河卡水禁灌的问题,都伴随着海运兴起而解决了。
    也即是说,苏北地区的农业条件,马上就要好转了。
    淮南是煮盐法,又需要大量的林地提供木柴,这些都可以开垦成为土地。
    淮河入海,直接修整淮河灌溉区,使得淮河灌溉区的条件,完全可以发展农业了。
    中国有很多适合的棉花产地,但很多都是理论上的,对苏南的轻工业革命发展毫无意义。
    比如西域,那真是种棉花的好地方,但此时卵用呢?
    山东河南,那也是上等的棉花产地。
    但问题是那里是大顺北方的粮食主产区,巨大的人口压力,怎么可能鼓励种棉花?
    东北倒是地广人稀,但那地方却又种不了棉花。
    苏北则没有这个问题。
    在宋朝黄河南下之后,苏北地区一直就是粮荒区,几乎每隔几年就需要蠲免,救助,漕米赈济。
    这个此时的“破地方”、拿河南一个县都舍不得换除了盐的“穷苏北”,朝廷压根就没有考虑粮食安全的顾虑。
    刘钰要说:为了发展工业,让河南种棉花吧。
    估计能让人喷死,从皇帝到言官,都得狂喷,这是取死之道。
    但要说,让苏北种棉花吧。
    只要能保证苏北的棉花,能换到南洋的稻米,朝廷得蹦着高的同意,心想着总算不用每年二三十万两赈济了。
    而且,苏北地区的特殊情况,使得如果改革持续下去,是大顺的天下畿内地区,唯一一处适合资本大规模投入土地运营的地方。
    三个原因。
    其一,因为淮南要煮盐。
    所以,大片的土地,覆盖着草、树,尤其是一些荒滩,朝廷是有严格管控的。
    禁止开垦。
    目的就是为了淮南煮盐做燃料用。
    而刘钰是双管齐下的策略,要直接把这些土地变成可以开垦。
    四川盐把两湖地区抢到手,让淮南盐衰退,是一招;另一招就是晒盐法推广,晒盐法可以与盐票配合,但不容易与盐引配合,制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