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六四五章 欧洲贸易区 下

第六四五章 欧洲贸易区 下(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士,条纹棉布每码15便士,低等印花棉布每码28便士,高级染花的则是50便士。
    而大顺这边,质量和蓝棉布差不多的东西,这些贩子们的进价大约是17文一尺,成本价更低,就往高了算方便计算,算20文。
    一码大约是三尺。
    一两银子就算是一千个钱。
    80便士是一两银子,一千钱,折合下来一便士是12文钱。
    大顺这边的蓝棉布水平的棉布,价格是一码60文钱,5便士。
    英国这边是一码14便士。
    算来算去,其实和粮价差别也差不多,三倍粮价、三倍布价。
    搞劣质替代和手工工场生产的话,加上运费,150的利润还是很稳的。
    虽不及茶叶的450,但对大顺的股东来说,只要利润率超过50就是可以接受的。
    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折合每年年息在25完全可以接受。
    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其实现在大顺这边也就赚个“价格革命”的差价。
    真要是如休谟、亚当斯密等人设想的那样,各国的人均存银量经过充分贸易而大致平衡的话,大顺还就真不太好冲击欧洲市场,至少说没有“可以让欧洲纺织业彻底崩溃”的信心。
    当然,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效率激增是另一回事了。
    只是说在现在技术不进步的现实下,价格革命的存在,使得大顺依旧完全可以在此时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上让欧洲纺织业彻底崩溃。
    但前提,是能卖进去。
    自由贸易显然不现实,那是童话世界。
    现实世界既不存在,也就只有两种手段了。
    走私。
    或者摧毁其国家暴力机器。
    刘钰是暴力开门自由贸易派。
    荷兰走私贩子是微操技术流。
    两者的手段虽不一样,但目的却是一致的,都在试图解决怎么“卖进去”的问题。
    荷兰走私贩子有一点是看的非常清楚的:棉布取代呢绒,是历史大势。
    如同金银取代贝壳、青铜取代石头。
    把握住这一点的荷兰走私贩子,对这件事也是非常上心的,他们也希望能为自己的走私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商言商,从纯粹的商业利润角度,荷兰走私贩子非常看重棉布走私这套新业务。
    因为那个历史大势,是荷兰贩子在比较了印度棉布、松江棉布、金陵布和曼彻斯特混纺棉之后,得出了结论。
    此时英国上等的仿驼呢绒,一码才10便士。
    而曼彻斯特混纺棉,算是荷兰走私贩子见过的棉布里面最差的,但却依旧最便宜还要15便士。
    更离谱的,是英国对本国棉布是有“奢侈品税”的,每码还要加增3便士的奢侈品税。
    同时,对中国和印度棉布,实行严格的管控。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曼彻斯特的棉布依旧畅销,而高档的仿驼呢绒一码要低将近8便士,依旧销量年年下滑。
    呢绒适合做军装、大衣,确实笔挺。
    但穿在身上是真的不舒服,而且染色也是个大问题。再说外套能用呢绒的,裤衩和贴身的也能用毛的?
    棉布可以染各种花纹。
    呢绒要么是纯色、要么是格子纹,哪怕后世,也很少见色彩特别鲜艳的呢绒染色。
    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早期的中国印度棉布进口,为英国人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后一去不返。
    即便如此严苛的禁令、严酷的惩罚措施、甚至对本国混纺棉纺织品加增奢侈品税,依旧无法阻挡棉布的流行。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知羞是人之始,同时也是稍微有点钱之后的开支大头。
    英国的棉布开始抬头,也从侧面说明,英国人民手里已经有点钱了。虽然不多,但也可以放弃更便宜的呢绒、而追求略微贵一些的棉布了。
    喝得起茶的,一定买得起棉布——这是荷兰走私贩子对市场的信心,也是他们对市场规律的摸索。
    政府可以某种程度上对抗经济规律,至少暂时可以。
    而走私贩子,却是必须要掌握经济规律的人,他们是此时对经济规律理解最深刻的人群之一。
    除了对广阔的市场前景的预期外,还有一点,就是荷兰走私贩子的未雨绸缪。
    英国茶税,是有可能被取消的。这一点,从很多年前英国就已经出现了争论。荷兰走私贩子很关注英国的政治动态。
    一旦茶税取消,对走私贩子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但棉布和茶叶不一样。
    茶税可以取消,因为英国没有种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