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四零九章 活路

第四零九章 活路(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可能吗?
    范·德维特被活剐、肉十个铜板一块、阿姆斯特丹市民疯买其肉的时候,有人理性地去想一想荷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吗?
    并没有人。
    愤怒的人群需要一个宣泄,没人会去细究真相。
    而且,到时候,董事会难道不能主动起诉他,说他收了中国人的钱,帮助中国将数万华人送到锡兰吗?
    市民会不会相信呢?不言自明。
    至于东南亚的具体情况,董事会可以说,他们被总督蒙蔽了,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这既可以摘除掉董事会的责任,又能找一个完美的背锅侠。
    到时候,自己便必死无疑!
    甚至瓦尔克尼尔早就想过,当初他接任总督职位的时候,17人绅士给他过一些秘密的口头上的指导方针,当然没有文字证据:鼓励他快刀斩乱麻,直接把巴达维亚的多余人口屠掉。
    如果当初这么干了,就大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只怕董事会也会第一时间把他扔出来背锅。
    他要是敢反咬一口,说董事会这边给他的口头建议,那他就会生不如死。
    一来,没有书面证据。荷兰,是讲法律的。
    二来,他这要敢反咬,他的家人老婆孩子,全都得死。
    奥兰治家族的威廉,那么高的威望,还兼任英国国王,但有什么用呢?还不是被商业寡头们逼得在荷兰做事,就得看金融资本家的脸色,不然就滚。
    他不过是个巴达维亚总督而已。
    幸好,大顺这边未雨绸缪,没有在屠杀发生之后再找麻烦。而是在屠杀之前,就直接炮舰外交,要求不得屠杀、不得遣返,至于怎么办,你们自己想办法。
    否则,自己当年如同横行无忌的螃蟹的时候,真的动手把巴达维亚的“多余”人口清理了,自己可能连今天都活不到了。
    既然没杀,这就让瓦尔克尼尔,看到了一线生机。
    他不想死。
    这唯一的生机,就在大顺这边。
    投顺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自己手底下的这将近两千多的部队,就是他的生机所在。
    守巴达维亚,肯定是守不住的,这一点在他确定眼前这支精通土木作业的叛军的背后支持者是大顺之后,就想明白了。
    尼德兰的棱堡,比巴达维亚的要强的多,不也照样顶不住法国人用这样的办法攻打吗?
    这些“叛乱者”的技术,已经深得棱堡攻防战的精髓,那么站在他们背后的大顺的正规军,肯定比这个更强。
    巴达维亚当然守不住。
    但是,如果自己能把这些部队撤回去,做出死守的姿态,同时以巴达维亚城中的华人做人质,转身向大顺投降,那么自己的生机就搏到了。
    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在巴达维亚,荷兰不是西班牙,没有要求总督不得带妻子上任。
    因为西班牙的奇葩贸易政策,和殖民地政策,使得殖民地是可以自立的。
    而荷兰在东南亚的统治基础,在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场、货栈、商船、销售渠道。
    西班牙的菲律宾、南美,其农业、矿产等条件,都是可以自立为王的。当年皮萨罗时代,就已经萌生了类似的想法,对后续的移民相当不满。而且自立之后,日子过得说不定比当西班牙殖民地还滋润。
    加之足够多的的人口、混血儿,这都是西班牙极度提防各殖民地总督、都督的因素。
    但是,爪哇之类的地方,离开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根本站不住脚。而且价值会大打折扣,也根本无法提防其余国家的觊觎,更没有多少本地的荷兰人或者混血儿。
    所以,荷兰的总督可以带着老婆孩子上任,公司从不怕他们自立。每个总督的梦想,都是在巴达维亚发财,然后回荷兰成为真正的上流社会的一员。
    而这,也成为瓦尔克尼尔寻找生机的基础。
    老婆孩子都在,若能献出巴达维亚,以自己手底下的小两千守城部队为筹码、以巴达维亚城中的华人为人质,让大顺保证自己的财产、保证不被遣送回荷兰、给自己一个能在大顺养老的闲散官职,那么不就是在一片死路中寻到了一条活路吗?
    况且,锡兰移民,是自己任上推动的。
    自己,当初虽然确实想着屠杀掉巴达维亚的多余人口。
    但是,最终没干呐。
    所以,自己也算是有功于大顺才是。
    要不然,大顺哪能那么容易在锡兰站稳脚跟?
    攻下锡兰不难,难的是若没有足够的华人,大顺要花费大笔钱才能站稳。
    自己也算是为大顺下南洋,慷东印度公司股东之慨,帮了大顺一个大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