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三三五章 制造英俄矛盾

第三三五章 制造英俄矛盾(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作矛盾,极为适合大顺的需求。
    一旦矛盾积累的多了,英俄同盟已不可能的情况下,英国也只能拉拢丹麦了。
    而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必然和丹麦产生矛盾。
    到时候,大顺可以打着“武装中立贸易”的旗号,表示绝不主动开战,只要中立贸易。
    但是,丹麦要从大顺这拿货。
    在市场端,大顺表示要公平竞争。
    在货源地,大顺则有一百种办法让丹麦感觉到不公平。
    丹麦肯定受不了。
    到时候,顺道连丹麦的东印度公司一并解决,俄国、瑞典出兵,大顺出点钱,直接要求丹麦解散东印度公司。
    这样,中瑞俄三方联合的贸易公司,就拿到了中国货物在波罗的海圈的全部份额。
    不但不会影响大顺手工业的出货,而且还能增加了海运的利润。
    英国能给俄国的,也就是钱。
    大顺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直接给俄国渔网。
    至于欧洲谁称霸,那都无所谓。
    欧洲不管谁称霸,必要养最强的陆军,欧陆霸主只能是陆权强国,没那么多精力和金钱再去造船。
    只要毁了英国,大顺在欧洲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合纵连横呗。
    可要是英国发育起来了,那就麻烦了,人家蹲在岛上,肯定是使劲儿养海军,大顺在欧洲就会始终进不来。
    这件事,短期之内,是为了在瑞典王储问题上,制造英俄龃龉;长期看,是让英俄贸易从互补变成竞争,彻底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
    不过,伊丽莎白是不可能想那么远的,她听到的这些,都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大顺要与俄国合作,拿到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对华贸易利润。
    说实在的,这些钱,放在大顺的宫廷,可能都是一大笔钱,更何况穷的叮当响的俄国。
    而刘钰的这番话,更让伊丽莎白确定,大顺准备对荷兰动手了。
    因为……南洋的香料、蔗糖,也是一笔巨额的收入,尤其是能够获得波罗的海贸易圈的市场之后。
    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极为合理起来。
    一直在伊丽莎白心头的疑惑,仿佛在这一刻终于被解开了。
    女皇心想,是的,中俄互不侵犯,意味着大顺将要南下。
    而中瑞俄三国贸易公司,则是为了南下之后,将货物运来售卖。
    否则,那些货物缺乏市场,无法售卖出去,占领南洋并无意义。
    这一切,就都顺理成章了。
    鼓励俄国西进的目的,刘钰也解释的很清楚了,让俄国获得波罗的海的霸权,控制市场。
    因为按照刘钰的“时代变了”的逻辑,瑞典、丹麦的人口都不足以成为波罗的海的霸主;而普鲁士虽然有可能,但中普同盟意味着中国还要面对俄国的威胁。
    反倒是现在与俄国合作,把宝都压在俄国身上,既可以省去中俄对峙的军费支出、又可以保证一个广泛而宽大的波罗的海市场。
    北欧、东欧、半个中欧的贸易圈,十分巨大。
    每年对于丝绸、纺织品、瓷器、茶叶等特色货物的需求量也足够巨大。
    她当然没想到刘钰要对付的是英国,但自己所理解的逻辑链已经非常清晰、明确,而且似乎无懈可击了。
    内心盘算了一下刘钰建议的收益,内心已然是十分倾向于刘钰的建议。
    芬兰这个破地方,又冷、人又少,只能是作为彼得堡的缓冲,割走的话意义不大。
    而以战场上的胜利压迫,可以从瑞典身上得到的东西,远胜于割走芬兰。
    包括刘钰建议的王储人选、免除海峡通行税、中瑞俄三国的贸易公司、以及将来西进时候拉瑞典入伙的可能。
    这一切都在算计之中,而且确确实实对俄国有利。
    同样的,也因为对大顺有利,所以刘钰说的这一切,也就非常可信了。
    她可不会相信刘钰是为了履行对汉尼拔的承诺,来琢磨一场谋划十余年的政变。
    “侯爵大人,您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但这件事,我希望我们彼此能够保密。包括我身边的枢密院大臣,我也会守口如瓶。而您那边,我也希望您能够传达我对中国大皇帝的致意,以及希望此事保密的消息。”
    “至于您说的投资建厂的事,我希望能够快一点落实。如果有必要,我可以拨给您一部分农奴,或者授予您租赁农奴的权力。将这些农奴,直接投入到您要兴办的玻璃厂或者造纸厂中。”
    “或者,可以直接拨给您国有农民。”
    对于大顺这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想要延续彼得政策的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