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

第二六八章 蓝狗子(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的时候,很多当地的华人涌到港口,来参观这支朝廷的舰队。
    当地华人豪绅也准备了酒菜、锣鼓、特来欢迎。
    军舰鸣礼炮,随行护卫的陆战队在邦加岛举行了一次会操演练。
    对于朝廷的这支舰队,当地的华人虽然表现的有些好奇,但更多的还是恐惧和害怕。
    本想着舰队炮声齐鸣、陆战队军操演练,会让当地的华人百姓欢呼雀跃,却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看到军队操练之后,很多在这里做工的华人恨的牙根痒痒。
    人群中,几个浑身肌肉突出、后背严重佝偻的华人矿工,看着远处在那操演的陆战队,忍不住骂了一声。
    “官商相护,这群蓝衣服的狗东西来了,咱们的日子更难过了。娘的,蓝狗子跑到这里来了?”
    若是这些参加过东征日本的老兵们听到这样的话,一定怒发冲冠,觉得自己受了侮辱。
    但此时他们正在码头上,按照军官的指令在那演操,并未听到这样的话。
    当地的华人商贾,或者在这里被称作“tiko”、经理、大哥、或者是承包商的矿主们,正在码头处焚香放炮,迎接这些从天朝来的军队,其乐融融。
    远处骂人的几个矿工,也正是看到了其乐融融这一幕,才破口大骂陆战队是“蓝狗子”。
    邦加这里有丰富的锡矿,也是当地的经济支柱。每年华人海商都会来到邦加,采购一些锡块,送到苏州,赶上过清明或者七月十五的时候烧锡纸用。
    这些矿工之所以狂骂这些参与过征日作战、功勋卓著的陆战队,不是因为私仇,仅仅是因为在港口处的官员,正在和这些矿工恨到极点的华人经理们其乐融融。
    他们在家乡的时候,就见识过官官相护、官商相卫的场面。
    如今到了这里,受尽了同胞的压迫,但终究这里没有官府,还能组织罢工和起义来反抗,却没想到朝廷的蓝狗子居然跑到了这里?
    这还反抗什么?如何打得过军队?
    大顺不是满清,没有出海不得超过两年必须归来的法令,除了那些在松江有数万两股份的大商贾外,对正常出海谋生的百姓并无这样的要求。
    所以在巴达维亚的糖厂,少了18世纪华人劳工的经典曲目:临近年关,开始打砸抢要工资,逼迫糖厂老板结算清楚自己的工资,以方便回国。
    至于为什么要工资还要打砸抢?
    百年后的美国资本家的套路,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在南洋华人资产者中上演了:他们发的是内部通行的代金券,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只能在内部消费。而这种代金券、或者说货币,用的是铅,别说拿回大顺,就是拿到糖厂外面,一毛钱都不值。
    吃喝拉撒只能内部购买,定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嫌贵?拿着代金券去外面买啊。
    买不到?那就老老实实地买内部的货物,一应俱全,赌局、鸦片馆、妓馆、吃饭、喝酒……只要你想要的都有,要是能让你过年剩下一分钱,老子就不是布尔乔亚。
    所以原本历史上的巴达维亚,每年都会上演这么一幕:快过年的时候,华人劳工们开始聚集、起事,焚毁甘蔗园、毁坏作坊,要求把一文钱不值的代金券、铅币,换成能花的铜子、银币,也好回家过年。
    而大顺没有出海不得超过两年必须归来的法令,甚至鼓励闽人出海谋生,归乡的愿景没有那么迫切,在哪活着不是活着?也就很难组织起来团结一致的起事,自是少了18世纪爪哇的经典一幕。
    单就这个套路来说,在1700年就已经追平了1870年美国大托拉斯集团内部枪手、内部代金券剥削的套路,这都已经不是萌芽了,而是直接飞升到了托拉斯水准了。
    这样的套路,一样在邦加上演着。
    只不过要因地制宜,邦加是锡产地,所以不像巴达维亚那里的糖厂用的是铅币,而是用邦加的特产锡,作为货币。
    当地的华人资产者,在这里承包各自的地盘,开矿,其实就像是一个个赛博朋克公司。
    有自己的武装,有自己的疆域,有自己的矿场,有自己的枪手。
    或者说,就是宋元买扑制在南洋的遗存。
    当地的酋长或者首领,把某个地方包给华人经理,预付一定的款项。
    比如预付8000银币的款项,按照8银币一担锡的价格,需要在年末支付100担的锡块。
    剩下的,则是多产多得,你要有本事挖出一万担,那是你的本事。
    华人经理自然是希望劳工只干活不吃饭,为了把海陆丰劳工的最后一点价值都榨取干净,他们也学习了巴达维亚的先进经验,给劳工发行内部货币。
    人为规定,40枚锡币,可以兑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