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二零章 怀疑对象

第二二零章 怀疑对象(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办法做点大事了。
    黄班等人只是草莽豪杰,打仗的本事需要慢慢学,此时哪里知道“调动”、“声东击西”之类的手段。
    略听了一下牛二的办法,登时惊为天人,赞道:“牛二兄弟这办法好。我等欲往东,却先假装往南。欲去三宝垄,却假装志在巴达维亚。这巴达维亚不可失,荷兰人又不得不派人守城,便无多余的兵力来围剿我等,只能从东爪哇调兵。”
    “马上就要台风天了,一旦将兵调来,再往回调可就不容易了。届时我们一路向东,拿下井里汶、三宝垄,联络当地的酋长,联而反荷,大事可成。”
    牛二只是笑笑,心想最好不要这样,我还有家室在天朝,若能回去自是要回去的。可就算回去,也不能窝窝囊囊地溜回去,到时候鹰娑伯定是要骂我几句窝囊废的,得干出几件大事不可。
    这时候先稳住了黄班等人,尽量先拖延时间,最好是朝廷赶紧出面。
    既然对面几波势力都同意这个想法,便开始召集那些在糖厂、甘蔗园劳作的华人,以及一起劳作做奴工的爪哇人。
    大肆传播均田免人头税、免除贡赋、反对荷兰强制定价和垄断贸易等口号。
    按照靖海宫官学交的那些东西,做事得先有纲领,知道要争取什么。当然,教的时候,是拿着大顺的开国史教的,名义上是为了“彰显本朝得国之正、太祖皇帝顺天应人均田免粮、太宗皇帝审时度势知天下之大危在东虏而呼保天下、本朝之得天下,上应汉高斩白蛇、下承明祖起临濠,正之正也……”
    任谁也挑不出毛病。
    但这时候,以史为鉴的这些东西,浸淫了十余年之后,情势一到,自是手到擒来,用起来无比顺畅。
    …………
    巴达维亚城中,逃回去的土兵将信交到了总督手里,又将他们遇袭的情况重复了一遍。
    只是,重复的时候,难免失真。
    “那些华人的武器很好,都是上好的燧发枪,都佩戴刺刀。他们的枪手很多,至少有数百人。而且他们开枪很准,一次齐射就让队伍崩溃了。”
    “好几千的华人举着各式武器从远处冲了出来,将我们团团围住。其中领头的一个,身材高大,手里不但有步枪,腰间还有短铳……”
    瓦尔克尼尔听完土兵的复述,展开那封信,信上完全是用荷兰文写的,写的很漂亮,显然写信的人文化水平不低。
    信上的内容,让瓦尔克尼尔忧心忡忡。
    这封信像是一封谈判信,或者说是起义者的纲领。
    如果信上只是强调华人的问题,那还好,可以分而治之。
    但信上的内容,却是强调荷兰在整个爪哇的暴政,分析的鞭辟入里,连瓦尔克尼尔看的都频频点头。
    从为了垄断贸易、减少丁香数量从而提高价格,导致的班达岛数万人的大屠杀和砍伐丁香树。
    再到荷兰人对爪哇强制要求纳贡、再到征收人头税、总督上下贪腐横行、公司员工勒索贿赂、强迫种植、垄断贸易等等。
    后面则是起义提出的纲领性文件,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人头税、废除巴达维亚的土地制度法、废除纳贡、废除贸易垄断和私人贸易限制、改革村社土地制度、反对包税制等等。
    单就纲领而言,似乎可不只是为华人争取利益,里面并没有大肆传播民族和血统,可能是考虑到就算说了,城里的华人也不会和起义者站在一边,反倒是那些受到压迫的奴工和村社农奴、奴隶更有动力参与起义。
    看过信,再联系到土兵的复述,瓦尔克尼尔几乎第一时间确定了,这群起义的人背后,有“境外的势力”参与。
    但也几乎是第一时间排除了大顺在背后搞鬼的可能。
    对大顺而言,如果有心下南洋,不用这么麻烦,而且也不可能提出这样的纲领,他知道大顺的朝廷,绝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而且,站在荷兰的角度,以己度人,大顺就算想要下南洋,那么也一定会延续荷兰的统治方式:只是让华人做一等人而已,剩下的纳贡、控制贸易、抓奴隶等,都会一脉相承。
    人很难想象出自己没见过、没做过的事。瓦尔克尼尔也想象不出大顺搞殖民的手段,甚至完全不可能理解什么叫朝贡体系。
    以己度人去想,大顺喊出这些口号,那岂不是增加自己殖民统治的难度?
    瓦尔克尼瓦很难想象,不抓奴隶、不抓奴工、不强迫种植、不屠杀焚烧减少产量,怎么才能赚钱?
    那些起义者居然有优秀的火枪,而且训练有素……加上这些条件里还有允许自由贸易这一项,瓦尔克尼尔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那些欧洲的同行,他们才是最渴望在东南亚自由贸易的……哪怕闭关且颁布了《航海条例》完全垄断贸易的英国,在东南亚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