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章 外交无用论

第一章 外交无用论(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明末留下了很多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没有人学会,但旁支的教训却记得清楚。
    文官们都清楚,他们可以收租、可以欺压的根源,是国家的稳定。
    不说战乱时候,武将杀文官就像杀狗一样,就算是当年的江南奴变,如果没有政府兜底,他们都要死在奴变之中。
    这个政府,谁都行,包括满清,只要能镇压奴变、提供稳定即可。
    不管是为了权势之争,还是为了国家稳定,此时士绅出身的科举文官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
    大顺的扩张,到此为止了。
    不能再琢磨着开战了。
    如果没有外交,那么周边也就没有值得开战的方向了,安安心心关上门,做天朝,延续着旧有的道路即可。
    一旦有了外交,那么外面的世界就可能对内产生影响,大顺就可能继续开战——尤其是大顺建海军这件事,让很多人心里不安。
    他们也不都是蝇营狗苟之辈,而是考虑到要开战,得花钱。
    花钱,得收税。收税……那文登的白云航,在文登搞得摊丁入亩、清查田亩之类的变革,就可能发生。
    因为今年大计外察,这白云航在文登搞得简直有声有色,取消丁税之后,税收居然比原来还高出了几成。
    就算不变革,这收上来的税用去打仗,也是浪费,还不如用于民生。比如修修黄河、蠲免钱粮等等。
    西域倒是打下来了,可是有什么用?每年还要往里面贴不少钱,还得驻军。
    是,给甘肃、西京等地的农夫带来了好处,不再是前线,真过不下去还可以走西域、垦河套。
    可好处都是甘肃、西京的人得了,税却要从江南人手里收,凭什么?有能耐别在江南收一分钱的税,靠西京甘肃的税去平西域啊。
    当初罗刹人入京的时候,皇帝就说过,到平西域为止。
    现在又要搞外交部,这不是出尔反尔吗?
    只要不外交,和外部就没有联系,也就没有再打仗的可能。
    多数人是这么想的,刘钰已经习惯了这个时代士大夫们的思维方式,见惯不惊。
    后世的中国,和此时的中国,在三观上有着根本的不同。
    王安石在九十年前,还是奸贼,只是大顺搞了变形的三舍法,儒生们也不好喷的太过,那是打朝廷的脸;张骞的评价,也不都是正面的;班超斩杀匈奴使节的事,更有许多人诟病,认为这是无德仗势欺人的体现。
    其实,比这更严重的想法,也有。
    比如有人认为,四方边境都是累赘,不如舍弃,纯粹浪费钱。
    王者不治四夷。当然,辽东不算,那里已经不算四夷了,都是一群移民。
    此时朝堂上安静的可怕,这番言论,等同于是在指着刘钰的鼻子骂奸贼了。不少人都知道,今天的事,没这么简单。
    朝堂之争,也和打仗差不多。有前锋,有主力,有后卫,有出来和稀泥调停的。
    在这个节度使入京陈事的节骨眼,前锋试探火力的,肯定是要派谏议大夫这种有资格说话,但败了己方也无太大伤亡的人。
    都知道刘钰在朝堂上就是个孩子,吃不得一点亏。
    一些在外的节度使心想,今天又有热闹看了。
    连皇帝都没吱声,等着刘钰站出来开骂。
    然而被指责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刘钰,却安静的像个羞涩的少女,唾面自干,往那一杵,跟睡着了似的。
    等了半天,皇帝见气氛过于尴尬,只好先说话了。
    “那西洋诸国,亦非小国。你们难道没看鹰娑伯所著的西洋诸国略考吗?那英圭黎国,岁入两千万,战舰六七十万料;齐国公出法国,法兰西国兵也不弱。外交之事,互通有无,知己知彼。”
    “汉时尚且称赞罗马,称之大秦。西洋诸国,非是小国。鹰娑比素知西洋事,当可信之。”
    有人出来道:“世人皆知,鹰娑伯《论语》、《孟子》背不熟练、经典少有研读,这西洋诸国事,倒是如数家珍。他对西洋人的了解,我们自是信的。”
    夹枪带棒地羞辱了刘钰一番后,又道:“那英圭黎国,土地不过一广西、人口尚不及山东。如此却收税两千万两白银、战舰六十万料,足可见横征暴敛、穷兵黩武。”
    “以吾观之,必不可久,定会亡国。地不及广西、人不足山东,岁入两千万,陛下难道以为这是好事吗?”
    “此等必亡之国,交往何用?”
    “就算交往,已有礼政府、鸿胪寺。如今又立外交部。”
    “臣试问,这叫朝鲜、琉球如何看待?朝鲜,孝子也,五服之内;西夷,外人也,夷狄之属。”
    “招待罗刹,规格高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