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

第二二四章 打小抄(2/2)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所以希望贸易公司的委员会成员,要考虑一下在松江兴建一些义学,招收一些贫民子弟,学航海、会计、算数等内容,将来也好保证开拓更远的业务能够有足够的人才。
    这些商人对儒学都不太感冒,他们也乐于让自己家里的子弟族人们学学这样的学问。
    家里真正的继承人还好,那些庶子们也好有一条出路,将来也能在公司里有更多的人脉。
    而且,刘钰也给这些人准备了一条科举之外的为官之路,就是可以考取靖海宫,当炮兵、海军、要塞工程师等军官。
    反之,从海军退下来的人、水手们,也可以优先进入到贸易公司任职。
    尽可能塑造一个全新的阶层,这个阶层不是土地地主,而是以工商业者为主。
    这个阶层不走正统科举,学的也不是儒学,但却能够在军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势力。
    不但有钱,而且有人。
    这个想法,打的也是一个皇帝许可之内的擦边球,现在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提到兴办实学义学一事,在场的商人们也纷纷同意。
    诗书传家远的道理他们懂,只是以往的诗书和做生意、航海关系不是太大。
    考科举,难度太大。每个省的人尖子才能混出头,着实不是什么简单的路。
    现在要兴办实学,朝廷肯定不出钱,商人们还是乐于出这笔钱的。
    将来要做大买卖,肯定是有用的。
    东洋弄完了,还有南洋,南洋之外,还有印度,这都是可以尝试一下的。
    大不了就让福建、广东的海商们也参股,借他们的力来开拓南洋,拓展势力。
    虽然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这些人分走利润,但这些就要等十一人的委员会选出来之后,由委员会决定了。
    不同意,要么集齐三分之一的股东开会罢免;要么就把股票卖给别人。
    做商人,先学会守规矩,愿赌服输,世上没有只赔不赚的买卖。
    刘钰这么搞,其实也算是逆时代而动。
    英国那边刚出了南海泡沫,使得股份制受到了极大的质疑,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新的股份制公司出现,英国人被泡沫爆炸后的惨状吓到了。
    但松江这边,日后想要独占日本贸易,肯定是要扩大股东、扩大资金的。
    造船、造舰、以出海防御海盗的名义买炮、买枪、探查巴达维亚的情报,这都需要长久的投入,巨额的投入。
    这几年的甜枣吃的够多了,是时候放一放血了。
    刘钰手里的股份有能力随时召开临时大会罢免委员会成员,但此时他不想用,而是把这个贸易公司看成一个孩子。
    现在这个孩子终于要长大了,允许试错、允许犯错,暂时一段时间内……直到日本问题搞定之前,他都不会直接来管。
    这一次将贸易公司正规化,顺利程度在他的预想之内,并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什么意外的可能。
    对日贸易的利润太大,日本那边锁国导致的实际垄断权,也使得一众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堪比土地的稳定买卖。
    自然也就希望这个买卖更加稳定,有正规的制度当然好。人多力量大,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公司一旦正规化,朝廷就算摊派助捐,那也不是摊派到一个人头上。
    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虚拟人,对第三方负责。这个虚拟人里,有刘钰这样的伯爵,有京城的勋贵,有田平这样的官员,还有他们所不知道的皇帝的股份。
    少了官员的盘剥,也少了在日本年年要贿赂得贸易信牌的钱,再加上运米夹杂私货走私,利润年年增高,只怕将来有人眼红。
    现在正规化了,至少听上去安全一些,也更稳定,尤其是让一些小股本的人放心。
    虽然听刘钰这意思,又是要造大船、又是要办义学的,可能这两年分红的利润会降低。但长远去看,还是赚的。
    大体上没有什么反对,也把一些规矩商定好了,这十一人的委员会也很快推选了出来。
    饶是刘钰不想干涉,选出的十一人委员会,他手底下的人手还是占了五个。
    林允文理所当然地加入其中,完成了从几年前生意赔掉要去当“西席”的悲惨、到如今掌管着一个股本总额算起来几百万两的大商会的负责人,不由感叹人生际遇。
    这一把甜枣给众人吃下去后,刘钰趁热打铁,终于说起来他真正要办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