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一六章 军改构想

第二一六章 军改构想(1/3)

热门推荐:
    “就这么简单?”
    刘钰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以为这件事必然极难,可在父亲看来,这件事似乎只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想想父亲的话,似乎好像大约也有道理。
    海军再强,只需要一支驻扎在威海的陆军,海军就要被看的死死的,不敢动也不能动。
    而且军费要的多,便说明海军离开了一个强大的帝国,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
    威海到京城,没有台湾海峡,也没有英吉利海峡,更没有大西洋。
    所以这么一支军事力量,只要能给皇帝带来足够的收益,皇帝肯定是支持的。
    刘钰已经跟皇帝说过,海军能带来多少财富。所以刘盛这么一说,刘钰顿时放下心来。
    “如父亲所言,陛下应该是同意的。”
    刘盛也不知道后续的计划,也不问,甚至根本不想知道。
    “你啊,这辈子都要拴在海军上了。西域一战,你打的太吓人。既威慑了西域诸部,蒙古乃至雪山,以及罗刹,其实也一样让陛下心中不安呐。”
    “你虽整日说什么练兵为上、临战最次。这话说说也就罢了,可谁敢真的信?日后记住一句话,别碰陆军。”
    说是告诫,实则内心欣慰,狠狠地夸了一番。
    夸完之后,又道:“就算日后有什么战事,切记一句话。海军只管大海,就算陛下让你统领全局,也要推辞。要让专门的将领去领陆军。”
    “只要记住这一点,你有多大的能耐,便使多大的本事。咱们这等勋贵之家,陛下是既想用,又不敢大用,可又不得不用。但你放心,勋贵们肯定会支持你的。”
    “倒不是支持你这个人,而是支持你的军改之法。兴办海军,陛下不会允许文臣插手进来的;而陆军军改,又使得勋贵们再获新生,此事你想得周到,我就不用多说了。”
    刘盛看过刘钰关于军改的建议,站在勋贵的角度上去看,权衡之下,是支持的。
    整个军改就围绕着三件事。
    设置练兵处。
    在京城、金陵、山东、西京、荆襄等五处,设置专门的练兵之地,招募士兵,集中训练。
    练兵处直属中央管辖,各地的节度使、正总权都不得干涉。
    练兵处的官员,职位低微,也就是六七品的小武官,他们没有统兵打仗的资格,也没有调兵的资格。
    只是全部换装燧发枪和刺刀,集中训练队列、刺刀和放枪。
    设立参谋部。
    参谋部直属皇帝,由年轻的参谋和军中大佬们充任。
    对军方大佬而言,参谋部就是个养老院。
    而对年轻参谋而言,官职不高,但是权责极重,所有权柄出自陛下,使得皇帝通过掌控参谋部,获得各地的统兵权。
    一方面可以把军权抓的更牢,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军中保持存在感。
    参谋部之下,还有各个部队的参谋,类似于青州军,由参谋掌管扎营、行军、战前准备等内容。
    一方面让领兵大将可以把精力都放在临阵指挥上,另一方面……则还是那句话:有制之军,无能之将,亦不可轻败。
    有一些指挥官不需要下属的任何建议,他们独自运筹帷幄,做出决定,其幕僚只是负责将其计划付诸实施。然而这样的伟大统帅举世罕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支军队的指挥官做决策时不能不听取建议。这种建议通常是参谋团队共同思考的结果,他们的学识和经验使他们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尤其是勋贵掌兵的情况下,中人之姿居多,这种情况下,参谋部的作用就越发重要。
    正如普鲁士所认为的那样:一般来说,不可能简单地将无能的将军撤职,而且大部分将军都是无能的。但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些能干的助手。参谋长就是那些帮助不称职的将军履行职责的人,他们提供了军队所需要的领导和指挥才能。
    参谋部的建立,很适合大顺的朝堂特色。
    一方面,文官没有掌兵,皇帝也死死抓着不放,依靠勋贵和良家子控制着军权。
    勋贵们是皇帝可以信任的力量,只是勋贵们要保证嫡长子继承制,这就使得一代不如一代,偶尔会有两个能打的,就成为了支柱力量。
    既要保证能打赢,又要保证领军的人在军中可以镇得住场面,那么勋贵就是最合适的。
    参谋部辅助勋贵作战,又不可能拥有对军队的控制权,因为他们争不过勋贵,只能通过建议权或者适当的情况下,会战中代替勋贵主将指挥。
    总参谋部要把兵政府职方司的权责拿到手,绘制各地的地图,对周边的朝鲜、缅甸、越南等地进行测绘,随时制定一系列的作战计划。
    届时,再由皇帝出面把这些计划下发,做战略指导,又可以保证皇帝在军中的威望。
    如此一来,勋贵们既不用担心手握兵权导致皇帝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