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一三一章 以霸道、兴王道

第一三一章 以霸道、兴王道(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民众几乎不会增加负担,又可以有钱支持移民。
    北方经济远远落后于东南,如果能够拿出一条新的财路支持北方移民计划,的确是一件好事。
    再者策论只不过是策论,又不是国策,也未必是说国家就要这么做。也不是科举策论,要讲文采讲经义,霸道太多,亦非不可取。
    皇帝既然已经表态说,要兴王道,必要先用霸道,这等于是为今后的争论铺了一条路。
    选郎官本就是以皇帝的意愿为上,这是皇帝的直属力量,平章事们也就是提提意见,参谋一下,并无最终的决定权。
    皇帝表了态,也有平章事认可,在场的人也就不再纠结里面的霸道太重的问题,而是开始顺着这篇策论思索里面真正要说的内容。
    策论不提距离的政策,也不论证政策的可行性,就是说一个大概。可这个大概,也足以让很多人忧虑重重。
    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问题。
    不算王道霸道这些大义非义,还涉及到海关、关税、对外贸易体系、漕运、水师、南洋米……哪一个要动起来,都是天下哗然。
    海关和关税,牵扯到庞大的走私集团。
    策论中只用了三百字描述了一下贸易路线的变迁,论证了一下西域的经济价值不复从前,也不可能再复从前。
    可这短短的三百字,直接把一些烂肉彻底掀开。
    这么多银子流入,大部分都是避税逃税的,足见有多少人依靠不正当的走私为生。
    就算是开海,只要还收入关税、出关税,那就杜绝不了走私。不用交税,自然比用缴税的赚的更多。
    南派儒学的那位加平章事,想到刚才英国公“税在哪”的疑问,不免担忧。
    倒不是说他就偷税漏税,而是担心皇帝脑袋一晕,搞出两件事。
    一个是一口通商,封闭其余海关。
    另一个就是郑和下西洋。
    这两个无论搞成哪一种,都是皇室参与其中,垄断贸易。
    税固然能收上来了,钱也固然能赚到了,但恐怕这样一来东南地区的外贸经济会受极大的影响。
    英国公,左平章事则在思索里面说的另一件事:将来来自海上的威胁。
    这里面又和漕运息息相关。
    海运的想法,不是没有人提过,但定都北方,依赖运输,这废漕改海的想法,有两个问题一直绕不开。
    一个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另一个就是沿岸的海盗、敌国海军的威胁。
    现在来看,还是漕运更适合。
    因为航海技术不过关,远距离航海,还是要靠针路歌。不管是风险性,还是沉没率,都高了些,远不如漕运安全。
    可若是有西洋人的航海技术,再走海运,就完全比漕运更有利了。
    至于沿海的海盗、敌国海军的威胁,这也还是一个海军是否昌盛的问题。若是海军昌盛,航海术有所提升,那么海盗也就不成问题。
    等到有了强大的海军、熟练的航海术,到时候再慢慢把漕运废掉。
    只要不求急,分几十年内完成,似乎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然而……英国公担心的,就是这个“急”字。
    皇帝的性子,他是知道的,有时候心太急。
    心一急,就容易脑袋一热,就容易明明三十年做成可以名垂千古的事,非要三五年之内办成,恨不得死前的功绩比肩汉武唐宗,这就很容易出事。
    想到这,英国公便道:“陛下,臣以为,这策论做的极好,后半段更是精髓所在。”
    “然而,国朝如今第一要务,还是要平准部之叛。他虽以南洋比汉唐西域,亦不算跑题,但只恐文章流出,天下多有议论。有恐有巧言令色善于钻营之辈,以为陛下此时就是要开南洋,恐会上一些惊人之言。”
    “是故,臣以为……应将这篇策论截断。”
    “以上半段取之,而下半段,则做士子借殿试而上书之举,不宜作为策论,而应严藏之。”
    “此事不比他事,若出,必引震动,更使一些有心之心借此行事。或上言蛊惑,或引发党争,不合时宜。”
    “此策所做之论,宏大则大矣,只是若要做成,非一朝一夕,更不是夸夸其谈就可成。臣以为,待传胪日,天佑殿面问之时,应多做询问。”
    “若能对答,则可用。”
    “若是问他该如何做,他却答只要做了便如何好,那又和理学腐儒空谈道义又有什么区别呢?”
    英国公心里清楚,这篇策论基本上就是刘钰做的,以他在北边和罗刹人谈判的作为来看,除了他没人有这样奇葩的天下观。
    不管是出于同为勋贵自己人的圈子,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