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五十章 皇帝的棋子

第五十章 皇帝的棋子(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谈判边境的问题了,而是要考虑迁都跑路了……
    李淦要考虑的,是打赢之后怎么办?
    这个打赢,并非是单纯的东北战事,而是东北、西北一系列的战事。
    也就是整个北疆战事。
    整个北疆的战事就是一体的:准噶尔的崛起导致了喀尔喀蒙古的担忧、沙俄东扩导致喀尔喀考虑投俄还是投顺、大顺必须要打败沙俄证明给蒙古人看这才是真正的大腿,然后才能西进帮助喀尔喀蒙古毁灭违背的《喀尔喀——瓦剌法典》的背叛者准噶尔,此平叛也。
    当皇帝当到这个年代,早就没有了什么长生不老药的幻想,更别提万世不易的王朝。
    李淦所想的,只是自己将来在史书上留的名字。
    要做的事太多,要考虑的也太多。
    东北罗刹、西北准噶尔一战打完,少说要准备三五个侯爵、七八个伯爵、十几个子爵……这还是往少了说。
    毕竟立功要受赏,这场连绵不绝的大战总不能舍得封爵。
    考虑到要封爵,李淦就必须要提前布局。
    原本的老勋贵、文臣之间的平衡,会被这一战彻底打破。
    另一个崭新的、足以打破平衡的力量将要出现,那就是这一战中将要新封的一堆新贵爵号。
    这些新爵,大部分肯定不是老勋贵子弟。
    而是这些年在西北、西南逐渐崭露头角的年轻人。
    皇帝分得清什么是勋贵,什么是武将,什么是新贵,什么是旧贵。
    以前明为例,戚继光起步就是四品的指挥佥事,世袭的。
    但在皇帝眼中,那不叫勋贵。
    前朝土木堡后,石亨、焦礼、施聚等边将,真正封爵,完成了从世袭武将到勋臣最难的一步后,这些武将才能叫勋臣,是为新贵。
    到时候如何处理朝中的平衡;如何在新贵旧贵之间选择掌军之人;如何利用旧贵、新贵、文臣之间来唱对台戏,这才是李淦要考虑的问题。
    前朝的经验太多,前朝之前的前朝也有很多以史为鉴的例子。
    李淦读了太多,大致品出了一些道理。
    旧贵与国同休,忠诚基本没有问题,不会闲着没事干造反。一旦造反,不用别人,圈子里的人就会反对,而且造反成本太高。
    旧贵可能会在封太子的时候出问题,往往牵扯到下一辈的站队。如果有太强的,到时候就要除掉。
    然而,旧贵们起步就是勋卫,外放就是一方大将,没在基层锻炼过。
    靠他们打仗,很可能打出一场土木堡。
    靠他们操练京营,更是笑话百出。
    毕竟,人和人的差距不大,只是个几率问题。
    一个封闭的圈子里靠投胎的人才数量和能力,终究比不过尸山血海中挑选出来的,更比不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新贵倒也是与国同休,但需要完成一个从边将到勋贵的转型——不只是官职品级,而是思维方式、与皇权的妥协艺术、以及下一辈开始在皇帝身边当勋卫的熟悉感。
    新贵不太可能封公爵,如果皇位传承出现了空子,这些封了伯爵子爵的勋贵,为什么不搏一搏、再立新功呢?
    和旧贵不同,这些新贵是真的能打,否则也不可能脱颖而出。
    调派他们入京,固然会打破平衡,可也确实能够把京营操练出来。
    这就很难取舍。
    京营是压制地方的,需要很强。
    但京营如果被新贵掌握,皇帝又不放心,越强越不放心。
    老勋贵皇帝倒是放心,但是老勋贵能把京营训成笑话,又压不住边将。
    老勋臣一系的,自小就是勋卫,和皇帝算是一起长大。最起码有那么点亲近的感情,也便于掌握和操控,时间长了大约能够知道彼此的性子。
    新勋臣是纯靠战功打出来的,和皇帝很疏远,军中威信又高。
    就怕万一有那么点心思,不是说谋反,而是皇子站队这都是大问题。
    到时候就免不得要走文臣、宦官、武将三者互相制衡的老路。
    然而前朝的教训告诉李淦,这条路也走不通,走到后期会被人打出屎来。
    而纯靠文官掌军、以文御武……且不说旧贵们的反对,军队的战斗力等等问题。
    到时候单单一个文官一家独大,也是难以掌控,远不如皇帝玩离岸平衡好操控。
    总体考量之后,李淦从老勋臣的年轻一辈中着重培养了几个。
    是骡子是马牵出去溜溜,希望这些年轻一辈中能够几个能打的。
    还是靠老勋贵主持京营更放心,战斗力是排在忠诚和皇位后面的。
    那些新贵最好就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