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四)

终章 九三年(十四)(2/3)

不是去为殖民地人民服务的,而是去劫夺的。
    原材料是原材料。
    茶叶之类的东西是茶叶。
    这不一样。
    大顺朝廷可以死死守住茶叶不能外流,任何试图在南洋、锡兰、印度种茶的,抓着就杀。
    但是,对于殖民地种棉花、搓生丝、种大米、种香蕉、种油棕、种黄麻等,相当支持且鼓励。
    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关于本土种植业和殖民地竞争的时候,该站哪边的问题,在大顺不是个问题。
    而拿三的甜菜疙瘩问题里对大工业集中在优势地区的思考,在大顺才是个被大顺这边的人思考的问题。
    而这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甜菜疙瘩周围,肯定有榨糖厂,以及榨糖业带动起来的一大堆产业,从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否则,这些人就会被甘蔗糖冲死,失业。
    大顺这边,则是用了奇葩的手段,造成了同样类似的问题:对轻工产品征收内地保护税、对原材料原棉生丝棉纱等免内部通行税,从而造成了各省原有的手工业中心格局基本没变,并且萌芽茁壮。
    毕竟,刘玉出走后,跟着李欗从龙的那批人,都经历过漕运问题给大顺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原本的工商业中心的衰亡、经济格局的改变,这些后遗症影响了大顺五十多年,才将将治好。
    而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格局,又是用类似大运河的手段,人工维系的。
    只要取消“国内关税”这个听起来可笑的东西,大顺的经济格局会再度发生巨变。
    而如反对直接取消的那人所言,这样的巨变,可不是废漕运那百万漕工的规模,这影响的可就大了。
    不是说取消不好。
    而是说,这玩意儿他不是玩游戏,点一下按钮就解决;更不是定义一下这是进步,那是阻碍进步,就能念得那些要被历史车轮碾过的人闭目待死的。
    哪怕说拿三,他面对着小农问题、工人问题,还得装模作样地写本小册子《论贫困的消除》,提出来脑洞大开胡编数据的垦殖农业容纳失业者的路子。
    大顺不是说没有这样的思维。
    甚至于,这压根不需要从别人那学,移民、垦殖、屯垦、迁徙,实边、缓解人地矛盾,这玩意儿大顺不需要别人来启发。
    而是说,正如打着要解决小农问题旗号的拿三,实际上背后靠的是大资本一样,最后说话如放屁,这边说什么“国内的普遍贫困去侵略中国弄那点市场是脑子有病”,上台反手就去打二鸦。
    大顺这边其实也一个鸟样。
    刘玉出走前,李欗与之夜谈,大言迁民问题、人地矛盾,将来要解决云云。
    然而,实际上,包括说松辽分水岭以北的开发移民,完全是在给从龙之功回报、给资本创造机会、原始积累的那一套低价售卖国有的土地。
    不是说这样不能移民,而是说数量……相对于大顺内部的人口而言,数量还是太少了。
    比如说,北美那边。
    大顺这几十年间,人口已达三五百万,吓得法国人连大顺的六尺轨都不敢用。
    问题是,这好几十年,还有金山银山,算上当地人口出生,几十年三五百万人……够大顺在北美获得人口优势,可对内地的人地矛盾卵用没有。
    换句话说,想大规模移民,只靠一纸《宅地法》,是没用的;只靠蒸汽船的发展,也是没用的。
    真想办成这事,得靠朝廷出大钱补贴。每个人最起码得补贴张船票吧?北美西进运动,不提铁路优势、资本拓展这些,只说最基础的小农大篷车,也不是不能去。
    问题是,大顺这边,难道让小农赶着大篷车横渡太平洋?
    再者说了,“农民”和“农民”的概念不一样。
    河南如今已经憋到人均313亩土地了,人均土地极度不足,使得地主收租肆无忌惮:爱租不租。
    一些地方,已经憋到65的租子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横渡太平洋、也别说大篷车了,一些佃农长短工家里有没有个人拉的平板车都是问题。
    的确,大顺的货币改革,是有成效的。
    解决了白银和铜钱的兑换问题,或者说解决了奇葩的民间用本币、交税用外币、货币商人金融资本和收税机构一起压榨的蛋疼局面,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就人均313亩土地,你就再减轻,他也过的艰难。
    你哪怕说不收税,就河南一些被黄河屡次决口、水旱灾祸害过、盐碱化的地方,现在化肥纯粹的遥遥无期,这人均3亩地,亩产能多少?
    事情走到这一步,压根不是什么发展工商业能解决的。这不是说发展工商业不对,而是说宏观上对,但在具体上得讲方式方法、得讲现实、得将当前情况、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
    大顺现在的主要问题,压压根不是放开内部钞关还是不放内部钞关的问题。这和刘玉没出走时候的情况,压根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