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七九章 最终的闹剧(五)

第二七九章 最终的闹剧(五)(1/2)

热门推荐:
    ,新顺1730
    谈话的最开始,李聿2恢道刘钰的深意。
    他以为,这只是个“学术”问题。
    只是在讨论自由贸易的相关。
    实际上,促成他刻意摘下眼罩、戴上眼镜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一战爆发前,刘钰选择了去山东修黄河。
    在那之前,李聿皇敲挥凶约旱男⌒乃嫉摹
    论人脉,自己在先发地区混了这么久。
    论枪杆子,自己执掌大顺的海军许多年。
    论威望,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善谋者无赫赫之功,打赢大西洋一系列战斗、为大顺拿到了西非贸易欧洲贸易的,有名有功的是自己。
    萧何第一功,但于后世,人所记忆者,淮阴侯。
    他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小心思?
    只是,一战爆发前,刘钰终于挑破了大顺这些年一直在回避的问题――黄河北决之可能。
    跑去修河了。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文忠公曰: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固然说,前朝末期,出了些诸如剃发上表之类的腌h事。
    但是,盛世时候,为社稷江山而考虑的人,终究还是有的。
    刘钰的嫡系其实不多,这一点朝中都清楚。很多时候,刻意回避一些人事上的问题。
    刘钰的反对者、仇敌,自然也不少。
    但是,哪怕说,平日里和刘钰互喷、互相嘲讽的颜李学派后人,在面对修河问题的时候,也只能支持。甚至一些人算是“自带干粮”跟着去的山东。
    毕竟,黄河这件事,是大事。
    这事到底有多大,那得看怎么看。
    只看一波水灾,觉得也就淹死个百十万人。
    实则不是的,也不能这么看。
    决口是决口。
    黄河是黄河。
    黄河河道是黄河河道。
    没有黄河河道,黄河水在华北平原上不固定,今儿去河北、明儿来山东、后天夺大清河、大后天夺小清河,那么黄河依旧是黄河,只是没有固定河道而已。
    理解了“河道是河道、黄河是黄河”。
    那么,也就知道,真要是决口了,那不是淹死个百十万人的“小”事。
    而是会直接导致华北平原的耕地盐碱化、小农崩溃、土地退化、起义、瘟疫……
    甚至于,大顺朝廷的实质上的阶级基本盘――华北小农阶级――会崩。
    到时候,根本不是百十万人的事,而是可能会是一场波及几十年、影响深远的大事。
    黄河问题,在大顺,一直没被挑破。
    漕运没改之前,所有人都知道要出事,所有人都假装不知道要出事。
    漕运改了之后,所有人都知道可以修黄河了,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烂摊子――挖河简单,沿途百姓、征地、山东盐业等等这些事,不是山东节度使能解决的。封疆大吏级别不够,非得上朝廷重臣;朝廷重臣级别够了,这些烂摊子事却又不想惹一身骚、更不想离开中枢。天佑殿的人没法去,军功贵族里能办成这事的能选的真不多。
    最后刘钰在一战前,站了出来。
    众人皆大欢喜。
    李硪舶涯切┬乃际樟似鹄础
    因为,如何能完成黄河工程?
    或者说,在封建王朝,完成黄河工程,需要什么?
    答:需要大一统帝国,需要六政府天佑殿和枢密院,需要各个省调配的资源粮食财政,需要数以百计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劳役人口。总之,需要一群帝国的“保守派”,稳住帝国,不要出乱子。
    至少,在修好黄河河道之前,不要出乱子。
    大顺之前干过许多大事。
    比如说,西南改土归流。这不可谓不大,也不可谓不需要大一统帝国。
    但,西南改土归流,和黄河河道这件事,就王朝而言,终究还不是一个等级的事。
    刘钰在这种时候,选拔挑起来黄河河道这个烂摊子,也颇有点“政治表态”的意思――支持皇位平稳交接、支持太子。谁闹乱子,就砸碎谁的狗头。
    固然说,刘钰真正的嫡系,尤其是那种人身依附绑定关系的嫡系,其实并不多。
    但是,实学派中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