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七八章 最终的闹剧(四)

第二七八章 最终的闹剧(四)(2/4)

征收225棉布税、能按照窗户大小征税、不准走私谁敢走私直接砍手的国家强力。
    谈自由贸易,那英国出台棉布令、竞争不过法国糖出台糖税法、所有茶叶必须在伦敦茶叶交易所批发抽税、沿海15里羊毛敢私自出口直接剁手的政策、工匠必须注册匠籍匠籍不得离开英国,是哪门子的自由贸易?
    英国能出《裹尸布法案》,不用本国呢绒裹尸、敢用外国布做“寿衣”,直接扒坟挖出来。大明也好、大顺也罢,哪个敢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个能出台这样的政策而天下不乱?
    你让大明或者大顺,出台个类似政策,扒坟验布,你看看老百姓能不能去凤阳或者米脂,把皇帝的祖坟扒了?
    别说大顺,就是大明,敢出台类似的扒坟政策吗?后期所谓的衣服等级,都管不住,纹龙画凤的丝绸到处走,也配讲什么“利维坦”?
    一个明确出台过《棉布禁止令》的国家;指责一个每年贸易顺差从未贸易逆差的国家,闭关锁国。
    一个有央行、直接行令命令禁止兑付黄金的国家;指责一个连发钞权都没有、发钞权和铸币税直接让给东南沿海白银商人的国家,金融不自由。
    一个把垄断权每年都要卖一次、审核一次的国家;指责一个从万历四十五年开始,就把盐这种国家命脉的生产权和销售权,交给商人、而且盐的生产权和销售权可以世袭的国家,国家管控。
    真正可悲的地方,在于老马用一半的篇幅,讲“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
    讲国家强力、讲商业霸权、讲海军战争、讲关税保护、讲重税政策、讲手工业时代必须要拿到军事霸权然后才能拿到商业霸权然后才能拿到工业发展的机会、讲技术无代差下的军事霸权海军霸权的重要性、讲技术无代差之下没有海军霸权和军事霸权就没有商业霸权也就没有工业起步的机会。
    讲小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是不可能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的。
    讲分封贵族时代的农民和小土地所有制的小农不一样、讲拿一小农和拿三小农的区别。
    讲小农为了均田和耕者有其田可能会和资产阶级短暂联合推翻封建贵族,但一旦他们拿到了这一切就必然会和资产阶级决裂只能依靠和城市无产者的合唱才能开创新时代,否则小农宁可选择召唤亡灵圣君的强化政府。
    讲没有封建贵族庄园制的小农经济农民国度,根本没有资产阶级夺权的可能性,夺了也守不住。最后要么出拿三走无限强化的帝制政府、要么工农合唱继承这一切的生产力却又改变了生产关系。
    奈何,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历史上传进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而刘钰,靠着“学一半、说一半”的逆练手段,扩军、备战、造舰,利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第二次西里西亚战争和英法印第安战争的机会,为大顺拿到了商业霸权和军事霸权。
    依靠着大顺的白银“汇率”,和“因为白银货币税而导致的小农不得不发展副业”的极强手工业,拿到了“资本主义是怎么来的”所需的一切。
    那么,于此时,于大顺而言。
    自由贸易好不好?
    好。
    可是,如果没有法国盟友、没有欧洲的矛盾,大顺没有120艘战列舰、400艘各种辅助船只和次级舰,能让在七年战争期间能憋出来100艘战列舰的英国政府,取消《1700、1721棉布禁止令》吗?
    中国在1800年,没有中间选项。
    要么,狂造100艘战列舰、400艘辅助船,打到欧洲去,开关贸易。
    要么,口岸通商,欧洲买什么、自己卖什么。
    因为……印度的棉纺织业,并不比中国差太多,依旧是可以碾死欧洲的存在。
    东印度公司,可以去印度买布,回欧洲卖,把财富、资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印度对欧洲资本,是有利可图的——买外国货,卖给本国人,也是有利可图。
    而对中国而言,成本和收益,其实并不成比例。因为,中国这边,没有一个“买印度布,卖给本国人”的有利可图的中间过程。
    也就使得,要么,在开国之初,开拓时候,下南洋,硬刚奥朗则布的莫卧儿帝国。
    要么,就只能等着欧洲买办因为有利可图,一点点在印度站住了脚跟。
    但是,开国之初,即便下南洋、即便出了个天才皇帝,去硬刚奥朗则布的莫卧儿,胜算几何?投入多少?多少年能收回本?
    英国在印度站稳脚跟,是“买办”的胜利。但其本质,也是英国生产力落后的胜利。
    但凡曼彻斯特的棉纺织业水平,不要说赶上松苏,就是能赶上鲁西北,东印度公司买印度棉布的贸易,就得让东印度公司的所有股东,把裤衩赔进去。
    靠着人民的勤劳、两千年手工业的积累、小农经济下的白银货币税倒逼小农发展副业的“无意识的经济政策”、以及物价革命传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