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五四章 鸩酒、解药(下)

第二五四章 鸩酒、解药(下)(1/3)

    饮鸩止渴,和竭泽而渔,并不太一样。
    于治国上,饮鸩止渴,更多的是指明知道日后的危机,但为了一时急用,不得不主动埋下这个危机。
    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王朝中后期,开始玩饮鸩止渴的套路。
    比如刘钰两淮盐改之前,万历四十五年,袁世振的盐政改革,那就是标准的饮鸩止渴法,而不是竭泽而渔。
    袁世振的改革,等于一次性打包出让了食盐这等国家经济命脉的收买运销之权,并且可以世袭。
    好处是,在万历四十五年这个风雨飘摇的节骨眼,筹到了盐税。
    当然,坏处是,连改革的袁世振也很清楚,一次性打包出让食盐的收买运销之权,日后必要出大麻烦。
    只不过,饮鸩止渴者的想法,无非两种。
    一种,便是王八蛋才活二百年呢,相信后人的智慧,能解决这些麻烦。
    另一种,便是先把毒酒喝下,不喝就要渴死。只要活着,便有无限可能,说不定毒发之前,就能找到解药呢?若能吃了解药,那岂不是还白白的嫖了一杯酒?
    现在皇帝说的这番话,需要先弄清楚,皇帝说的鸩酒,毒性到底发作在哪?解药,又是针对什么的?
    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就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在刘钰看来,这么搞,对大顺王朝是毒酒,因为先发地区的资产阶级,力量一旦壮大,就不会老老实实地不去吃掉内部市场。
    这是刘钰理解的饮鸩止渴。
    是从阶级的斗争的角度去理解的大顺王朝的鸩酒。
    而在皇帝看来,这杯鸩酒,更多的,还是一种技术问题。
    即,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内部货币的统一、货币大量集中在先发地区、私有制和土地买卖不变的所有权基础下,这么搞,会导致“兼并”的速度急速飞升。
    而“兼并”,在皇帝看来,才是真正的危险。所以,皇帝所谓的饮鸩止渴,是从技术和经济角度上理解,认为工商业发展的束缚被取消之后,会导致货币集中,最终兼并加剧。
    刘钰和皇帝对“饮鸩止渴”的理解,是一回事吗?
    本质上,并不是一回事。
    皇帝是站在传统封建王朝的兴衰轮回的角度,去理解的。
    刘钰是站在新时代和旧时代之交的新兴阶级的斗争夺权的角度,去理解的。
    故而两个人在对未来的思索上,也是有分歧的。
    简单来说,两个人都很乐观。
    刘钰乐观,是因为这么搞,大顺王朝必死。就算李家可能不被清算,依靠传承,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的统治阶层的一员,但旧时代会被彻底砸碎。
    皇帝也乐观,因为按照皇帝理解的鸩酒,大顺王朝未必死。而是有可能站在“小农”的角度,借助小农的力量,把新兴阶层的势力扫灭,但又留下他们创造的生产力,或者说继承他们的遗产。
    最聪明的统治者,一定会尝试借用小农、小生产者的力量。用第一种私有制,反对第二种私有制。
    就是老马说的:
    刘钰理解皇帝的乐观——先喝下鸩酒,以后找解药的乐观——到底源于何处。
    但,刘钰的乐观,也正是建立在对皇帝的乐观嗤之以鼻的态度上。
    新兴阶层、新兴阶层,既然是以对他人的劳动榨取为基础,那么显然这是一个光影伴生的系统。除了有一群在大顺的社会条件下相对脆弱的资产阶级外,还有一群新生的、能够和佃农等站在一起的、出卖劳动的阶级。
    谁说,颠覆旧时代的新兴阶级,一定就特指那些工商业资产阶级?
    或者说,谁说新兴的阶级,就只有一个?
    旧时代,也是俩俩伴生的啊。没有佃农,哪来的地主?没有工人,哪来的靠对他人的劳动榨取为生的资产者?
    所以,皇帝可以乐观,以封建王朝的传统思路,把问题理解成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也就是刘钰所谓的变种洋务运动思路。
    刘钰也一样乐观,以新时代的阶级的斗争思路,把问题理解成“内地地区的资本主义不够发展,为革命的力量提供了广阔的闪转腾挪的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发展,使之无法深入到内地。同时又引导了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对立,从而分散敌人的力量。”
    如果按照皇帝想的这么搞,那就真的进入到刘钰熟悉的剧本了——传统王朝的传统力量,控制内地;新的东西在沿海“口岸”肆虐,一旦力量允许就琢磨着往内地使劲儿。
    无非就是,三座大山中的两个,合为一个,帝国主义竟是本国的资产阶级而已。
    还是那句话,一鸦的“关税”问题,影响的是本国的资产阶级的发育,而关税问题对小农而言,并无区别,都是要把他们瓦解的。
    因为,理论上,一国之内,各省之间不该存在关税。那么,本国的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