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新顺1730 > 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下)

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下)(2/3)

事做、也能在殖民地和先发地区做官。
    虽然大顺朝廷的政策,不是完全偏向他们,甚至对他们不是很好,弄得他们跟“小妾”似的,和科举那种“正妻”不同。
    但是,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可真要是反着动,让他们不但没“名分”,连实在利益都没了。
    那就只能反了。
    所以,反着动,在刘钰披着封建主义、加强皇权的外衣,完成了一些列改革、打完了一战后,反着动就是死。
    那么,不反着动。
    不动。
    或者说,萧规曹随,行不行?
    即便说,不考虑每一天新兴阶层的力量都在增长、现在的外部市场扩张还没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相反还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这些宏观变化,通通都不考虑。
    那么,就考虑一些最基本的症结,土地兼并问题,萧规曹随都不行。
    伴随着对欧贸易的发展、扶桑金银矿的挖掘、印度波斯等贸易权的独占,每年海量的白银流入大顺。
    这为大顺完成货币改革提供了条件。
    这种货币改革,不是说废两改元这种改革。
    而是要直接解决铜币和白银之间,不是辅币关系,而是本币和外币的关系的情况。
    而且,这件事,大顺肯定是要做的。
    因为即便不考虑新学一派。
    只算那些科举出身的正统儒家官僚,他们也都认识到了铜币和白银之间的这些破事,并且认为这是百姓穷困的一个原因。
    而一旦完成了货币改革,那么所谓的“萧规曹随”,就压根随不起来了。
    因为,刘钰现在搞得货币政策,实质上隐藏着极强的金融管控。
    有点像是“强制结汇”。
    大顺本身是不产金银的。
    对外贸易,是大顺货币的发钞行。
    对外贸易,又是管控的。
    管控的对外贸易,使得大量的白银进入了银库,发行等额的纸币。
    而这些纸币,又基本只是在先发地区流通。想要对内贸易,还是要结算为白银的。
    小额当然随便换。
    额度稍微大一点,就得说清楚,这钱是干嘛用。
    尽可能确保不要跑到内地去买地。
    纸币是有流通范围的,兑换行也只是在先发地区有,拿着纸币去远离先发地区的地方搞土地兼并,是不好弄的。
    虽然说,肯定会有许多的漏洞,肯定可以钻空子。
    但毕竟麻烦,而是钻空子找漏洞本身也是一种成本。
    加之一战打完,修铁路、搞印度、搞扶桑、发展工业等,收益率暂时非常高,远没到边际效益的阶段,此时的投资回报率也是高于买地收租的。
    是以,大量的货币,要么在投资领域、要么在商业运输领域、要么就是投降了殖民地或者新垦殖地区。
    至少,暂时是这样的。
    而大顺一旦完成了货币改革……
    那么,松苏地区的人,拿着钱,去河南买地,总不能不行吗?
    原本还有铜币、白银、纸票、兑付、审查等等的限制。
    完成货币改革后,金融上的监管等于直接扔了,钱四处流动,全国通用。
    好处不提。
    只说坏处。
    这土地兼并的速度,不得起飞啊?
    一年蹭蹭地这么多白银流进来,那还不直接往土地上跑?
    工业发展,是有极限的。而且积累的速度,比以前可快了几倍不止。
    照以前的积累速度,王朝周期可能得有个二三百年。
    而现在的积累速度、蹭蹭流入的白银,那土地兼并的速度可是直接起飞。
    以前当个商人,攒个万把两白银,难。
    从万把两弄到三万两、五万两,更难。
    现在,赶上风口,赶上机遇,万把两白银,增值到三五万两,不要太快。
    钱多了。
    而且,甚至可以说,先发地区继续搞下去,等着扶桑金银挖个差不多,先发地区几乎拥有整个大顺60的货币,甚至更高。
    说句难听的,等着扶桑的金银挖个差不多,就大顺这个按亩交税服劳役的政策推动下的之前的低地价,松苏地区聚集的金银,理论上能买下半个大顺的耕地。
    到时候,又有一大堆的事。
    诸如买地导致地价飙升、地价飙升导致土地成为一种投资期货更多的资本进入土地买卖、更多的资本进入土地买卖继续拉升土地价格……之类的事,肯定会层出不穷。
    这都是大顺之前没面对过的问题。
    萧规曹随……萧规曹随的前提,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五十年、一百年,变化基本不大。
    而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