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四十六章:糟心的俞阁老

第五百四十六章:糟心的俞阁老(1/3)

热门推荐:
    一晃又是数日过去。
    王文的脾气倔,但他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违逆天子的旨意。
    所以,在御前奏对之后,老大人回到吏部,很快就重新召开了部议,商量出了一份新的升赏章程。
    这一次,天官大人出手大方的很,按照天子所说,一应的勋爵荫封赏赐,都按照顶格来设置。
    据说当时,给过来列席的沈尚书和兵部俞侍郎心疼的嘴角直抽,尤其是沈尚书,差点没掀桌子。
    不过到了最后,事情还是圆满解决。
    至于原因,据说是旁听的成敬公公看不下去,出面调停,说是回去禀明天子,一应的金银财帛赏赐,都从内库中划拨。
    如此,才算是平息了这场小小风波……
    不过,这都是小节,这次的升赏,原因是迎归太上皇有功,所以自然绕不过使团的三人。
    朱鉴,李实和罗绮三人的去处,已经有天子诏旨定了下来,那么其他的人,就好说的很了。
    该擢升的擢升,该赏赐的赏赐,该荫封的荫封,这些事情,吏部和兵部本是做惯熟了的。
    翌日,奏疏在早朝上递了上去,朝臣们总算是没有闹起什么乱子,不过……
    “皇爷,近些日子以来,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在私底下议论,为朱阁老鸣不平,觉得以他的功劳,本该能够更加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因为朝中没有空缺,所以,只能在内阁当一个普通阁臣。”
    “更有甚者,还有几个和朱阁老同乡的御史,非议说,论功绩,能力,资历,朱阁老都比俞阁老更适合次辅之位,言语当中,透出的意思,就是皇爷您为了打压朱阁老,所以,才赶在太上皇回京之前,急急提拔了俞阁老,补上次辅之位。”
    乾清宫中,舒良一身普通的宦官素袍,手里拿着一份份信封,躬身对着朱祁钰禀报着。
    至于消息的来源,自然是遍布整个京城的东厂。
    所以,还是那句话,对于内宦来说,圣心最是重要。
    如今,舒良虽然身在宫中伺候,但是东厂的诸多事情,基本上还是他来管着。
    当然,作为东厂实际上的厂公,因为舒良不能经常出宫,东厂的很多事情都不得不搁置下来。
    这个在天子登基后频频在朝堂上出现的机构,也因此暂时归于沉寂,淡出了朝臣的视野。
    不过,这些大臣们不知道的是,舒良虽然身居宫中,但是,他却并没有闲着,而是将东厂由明转暗,趁着朝臣们的精力没有放在东厂上的时候,广布人手,重新布置了许多隐秘的消息渠道。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舒良被撤去东厂提督之职,其实也是好事。
    对于舒良自己来说,反而是更忙了。
    既然担着坤宁宫总管太监的衔,很多事情他自然是逃不掉的,何况,就凭皇后娘娘和天子的情分和肚子里的皇嗣,给舒良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不尽心。
    一边要管着坤宁宫的大事小情,一边又要建设东厂的消息渠道,里里外外的,舒良在坤宁宫和乾清宫这几个地方,来来回回的跑,可算是累得够呛。
    但是,这种疲惫,却反而让舒良越发的有心劲儿,因为他知道,对于宦官来说,只有越被信重的人,才会越忙。
    所以,对于这些忙碌,他甘之如饴……
    朱祁钰一边批着奏疏,一边听着舒良的禀报,闻言,手中的朱笔倒是搁了下来,道。
    “这话说的也不算错,以朱鉴的功劳,单单入阁,的确委屈他了。”
    就像王文压不下朝议所以只能暂避一样,功劳大小,是否得到了公正的待遇,朝臣那里是有一杆秤的。
    他们之所以不满,其实也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为的是有朝一日自己为朝廷立了功,也能得到相应的升赏。
    对于朱鉴来说,虽然朱祁钰给了他一系列的升赏,又是加封太子太师,又是加户部尚书衔,又是准食双俸,又是加荫子嗣的。
    但是,落到实处的权力上,他就是一个普通的阁臣。
    他两入瓦剌,在迎回太上皇的事情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最终获得的实权,却和资历,功劳都比不上他的李实一样,都只是入阁参赞机务,朝中自然会有不满的声音。
    可是,说到底,也只是私下的议论,不会像之前王文担心的一样,在早朝上掀起朝局的议论。
    因为毕竟,到了三品以上的官职升迁,并不是仅仅看功劳,资历和能力的,更重要的,还要看运气。
    朱鉴的运气,就明显有些不怎么样。
    六部七卿没有空位,只有内阁勉强还能匹配的上他,所以,也只能暂时去内阁呆着了。
    至于,那些大臣揣测朱祁钰是不是为了防止朱鉴升任次辅,所以提拔的俞士悦,这就要见仁见智了。
    这种唯心猜测的流言,朝廷上多了去了,反正,朱祁钰提拔俞士悦是在朱鉴还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