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百二十六章:内阁的制度优势

第五百二十六章:内阁的制度优势(1/2)

热门推荐:
    文华殿中,天子的口气淡然,但是态度却足够坚定。
    这让在场的一帮内阁大臣,皆是愁容不展。
    陛下您这意思,就是放着不管了呗?
    啥叫等情绪平息,自会归朝,就是等太上皇自己绷不住了,灰溜溜的回来呗。
    但是,问题就在于,太上皇需要的就是台阶,这满朝廷的,总不能真的等着太上皇自己想明白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朝局的角度来考虑,太上皇持久盘桓在宣府不归,那么民间必定会流言四起,有损朝廷的威严。
    这一点,估计现在的太上皇是不在乎的。
    反正,朝廷已经不是他做主了,会带来什么影响,也不重要了。
    而在京城当中,舒良的事情,始终是纸包不住火的。
    他们今天已经知道的,过上几天,走驿站慢传的公文到了,京城的诸大臣自然也会知道。
    到时候,群臣都会知道,舒良是如何当众冒犯太上皇,将太上皇气的驻跸宣府不归的。
    舒良是天子的人,如今天子又是这副明显保护他的态度。
    如此一来,天家失和的压力,也就全压到了天子的身上。
    作为文臣当中排在第一梯队的大臣,在场的众人,对于陈镒这些日子对科道的压制,也都并非没有察觉。
    但是须知,这些科道官员,并非是那么好拿捏的。
    凭着个人的威望,陈镒能够压制他们一时,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陈镒让他们通过别的方式,来达到了让孙太后不干预朝政的目的,所以,他们才如此安静。
    可,一旦舒良的消息传到京城,这份平静必然会不复存在!
    都察院御史上百人,有的是头铁的,不懂得何为明哲保身,权变通达的,他们同样不会容忍,舒良一个宦官如此冒犯皇权。
    如果说,这个宦官是得了天子的授意,那么在科道官员看来,只会更加严重。
    皇太后干政,他们会参劾皇太后,天子不遵礼法,他们也同样会谏止天子。
    所以,要么舒良被交出来平息众怒,要么,太上皇主动回京。
    否则,这件事情想要结束,基本上不可能。
    内阁的职能,在于调和内外,所以,天子和外朝发生了矛盾冲突,首先就是内阁的失职。
    他们这帮人,个个担着二品尚书的加衔,可不是白拿俸禄的,真要是闹起来,夹在内廷外朝之间,最难自处的,反而是内阁的大臣。
    因此,眼瞧着天子现下无所谓的态度,内阁的几个大臣皆是愁容满面。
    稍顷,俞士悦也斟酌着开口道。
    “陛下,太上皇如今留驻宣府,总归多有不便,陛下方才说,为了迎复大礼,诸衙门已经准备多时,此时罢停,空耗朝廷物力,然则若太上皇迟迟不归,群臣不安,亦会让朝局受阻,故臣以为,还是须得想想法子,让太上皇尽快起行。”
    这话柔和了几分,更像是在试探的口气,但是,态度却表明了。
    其他的内阁大臣,也连忙附和起来,仿佛刚刚为了东宫蒙师吵起来的,不是他们一样。
    不过这回,天子显然没有那么体贴,反而不悦道。
    “朕和圣母,还有皇嫂,都已经送了家信过去,胡先生和任侯,两员重臣丢下礼部和中军都督府,翻山越岭的前去迎候,但是太上皇执意不归,你们说,朕能想什么法子?难不成,真的叫朕下一道旨意,强令太上皇起行返京?”
    这话说的就有些重了。
    身为臣子,难道真的能去教君上怎么做吗?
    俞士悦也退了下来,打了个眼色,江渊也只能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随着高谷的离去,俞士悦的上位,内阁的局面,实质上也发生了变化。
    原本,王翺身居首辅之位,掌有分票权,但在京中没有什么势力,高谷身为次辅,联合同为翰林出身的江渊,可与其分庭抗礼,不落下风。
    俞士悦和张敏二人,因为资历浅,又同是部院出身,也理所当然的形成了松散联盟,明哲保身。
    三方势力,维持着内阁脆弱的平衡。
    后来,高谷一朝行差踏错,被打发到了南京去,内阁就变成了王翺独大,其他三方角逐次辅的局面。
    面对着次辅之位,俞士悦和张敏二人本就不稳固的联盟关系,自然疏远起来,因为三人的目标都不是首辅,所以对于王翺暂时没有什么威胁。
    所以,大家各凭本事,江渊也处境也不算太差。
    但是问题就在于,在这场斗争当中,最终胜利的,是俞士悦!
    这就麻烦了!
    朝堂之上,联合和分裂,都是常有的事情,无非逐利而已。
    俞士悦成为了次辅,想要站稳脚跟,获得话语权,势必要跟王翺有所冲突。
    当初高谷在时,尚且要拉拢江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