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鉴

第四百三十四章:朱鉴(1/2)

    说话的人是杨洪!
    对于袁彬此人,满朝廷的大臣,都知道这个名字,但是实际上见过他的,却寥寥无几。
    毕竟,在土木之役以前,袁彬只不过小小的锦衣卫校尉,连奉天殿都没有资格踏进来。
    自然,也不会被老大人们关注到。
    而土木之役后,袁彬和哈铭,作为太上皇身边仅存的随侍之臣,自然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军报当中。
    尤其是袁彬,他几乎成了太上皇的代言人,从太上皇身陷虏营的消息,到在宣府城下喊话,再到大同城下和郭登暗中定计想要营救太上皇不果。
    可以说,袁彬这个名字,对于朝臣们来说,早已经如雷贯耳。
    但是,他始终都在迤北跟着太上皇,所以要说认识,还真没有几个人。
    早在朱鉴等人觐见之间,使团三人就已经被带下去了。
    所以如今在奉天殿中的大臣,要说认识袁彬的,就只有曾在宣府镇守的杨洪一人。
    这一道声音不大,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爆炸级的。
    武臣这边最先听到杨洪的声音,所以率先骚动起来,议论声四起。
    后头的张輗和焦敬二人,脸色更是变得无比难看。
    尤其是焦敬,感觉心情糟透了。
    从杨洪喊出这个名字的时候,焦敬就明白了,他们之前对于天子的所有揣测,都是错的。
    什么想要制造一个好名声,什么想要置张軏于死地,都是错的。
    天子在使团一案上,之所以迟迟没有公开,没有定罪,不是因为他查不清楚,恰恰相反,是因为天子早就胸有成竹。
    他一直在拖延时间,为的,就是等来袁彬这个最关键的证人!
    怪不得,刚刚天子要阻止张軏说话,而且在朱鉴等人上殿之前,还特意将受审的使团三人都带了下去。
    武臣这边的骚动,自然也引起了文臣这边的注意。
    他们当中,没有人认识袁彬。
    但是,刚刚那个蒙古贵族,自称是瓦剌使节,袁彬跟他一同前来,身穿的又是锦衣卫的袍服。
    很快,便有人猜出了他的身份。
    于是,满朝上下,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就钉在了还在行礼的朱鉴三人身上。
    这个时候,上首的天子也开口了,道。
    “朱巡抚一路辛苦了,事关重大,朕不得不让你刚一进城,就立刻上殿,不过看卿家的样子,朕交办给你的事情,应该已经办好了吧?”
    朱鉴这会也有些摸不清楚情况。
    之前,就在郭登接到军令,带领大军伏杀也先的时候,朱鉴也同时接到了一份密诏。
    里头说道,一旦也先战败,瓦剌必然势弱,这个时候,正是和对方交涉,迎回太上皇的好时机,所以天子命他再度出使瓦剌,试探其态度。
    如若也先有诚意和谈,那么可以带着瓦剌使节到京,但是为了确定太上皇安然无恙,同时需要让太上皇的亲随袁彬一同回京。
    应该说,这份诏旨对于朱鉴来说,是很冒险的。
    他熟谙军事,又通民政,当然清楚,也先在接连的大败之下,必然不可能继续长久和大明保持敌对的关系,转向和谈是必然的事情。
    但是,这个节点究竟在何处,谁也不知道。
    他虽不在朝中,但是却也知道,紫荆关一役之后,朝中众多大臣都觉得,也先无再战之力,必然会倾向和谈,所以才遣派了使团。
    可结果却是,也先表面上假意和谈,实际上却暗中偷袭沙窝,企图再起边衅。
    这次失败,对于也先来说,可能是一个很重大的打击,但是他是否会真的因此而放弃对大明的企图,谁也说不准。
    尤其是,在沙窝之战刚刚结束,也先损兵折将的情况下,万一也先一怒之下,杀了他泄愤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这是一次冒险。
    朱鉴当时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回奏朝廷,以自己孤身一人,礼节不周为由,请求朝廷派遣完整的使团前来。
    但是这其实,就算是婉拒了。
    他手里的密诏,明显是一份中旨,也就是说,天子没有经过朝议就下达的旨意。
    他把奏疏送回朝廷,必然要经过通政司和内阁,那么朝臣们自然会将此事安排妥当。
    要么延期,要么换人。
    当然,大概率是要延期。
    毕竟,从朝廷的角度出发,刚刚派出去一波使团,立刻又再派,还是战争刚刚结束的情况下,实在不妥。
    但是,朱鉴却不愿意这样。
    从他的内心里,是希望太上皇能够早日回朝的,在他看来,太上皇才是正统,一日没有回到朝廷,社稷就一日不安稳。
    所以,哪怕冒险,他还是选了第二条路,就是遵旨而行,孤身直入瓦剌。
    这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