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八十三章:册立东宫

第八十三章:册立东宫(2/2)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的?
    幽幽的叹了口气,孙太后道:“诸位爱卿所奏,乃国家大计,准尔等所请,以郕王祁钰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行登基大典。”
    今日是册封东宫的仪典,朱祁钰虽然总摄朝局,但是名分上依旧是臣子,故而并没有和孙太后一起坐在上首,而是和群臣一起站在底下。
    闻言,朱祁钰对着拜倒在地的群臣。
    “诸位大臣,何为此议?”
    说罢,转身对着丹陛上的孙太后,同样拜倒在地道。
    “圣母容禀,我为宗室,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
    孙太后没有说话,而是丰城侯李贤开口道:“殿下何必固辞,国有长君,天下方安,殿下为宣宗之子天资英才,德行可昭诸王,如今国势殆危,尚赖殿下主持大局,恳请殿下以江山社稷为念,嗣位为君!”
    话音落下,朱祁钰声色俱厉。
    “国势殆危,自有礼法在上,皇太子仍在,尔等敢乱法乎?”
    李贤于是退后不言。
    随即,礼部尚书胡濙上前,开口道:“殿下身为宗室,有匡扶社稷之责,此乃大义大节,今皇太子幼冲,国无长君,大义在礼法前,恳请殿下,以大义为重,以祖宗基业为重,嗣位为君!”
    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三辞三让了。
    很多人觉得,这种繁文缛节,实际上是多余的,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
    但凡对朝廷典制有所了解的,都能从这番辞让当中,看出些门道来。
    从程序上说,首先由群臣请命,随后太后下诏准许,这个环节,代表的是皇权的认可,主要是为了说明,这并非篡位,而是由上至下的传承。
    待太后下诏之后,群臣合请于郕王。
    朱祁钰自然也不能立刻同意,他的第一次推辞,拿出的理由是自己无才无德。
    与之相对的,是丰城侯李贤出言,代表武臣团体,肯定了郕王殿下的能力和品德。
    从对下的角度来说,这是向天下人宣告,郕王殿下的品德能力,都足以成为万民之主,而从对上的角度来说,这是在向新君表示武臣的忠心。
    紧接着,第二次辞让,朱祁钰拿出的理由是皇太子仍在,自己继位不合礼法。
    这次出言的,就换成了礼部尚书胡濙,礼法之事,自然是礼部出面,同时,作为六部重臣,胡濙也代表着文官集团。
    胡濙搬出来的是天下大义的名分,大义重于礼法,将国家大义,祖宗基业摆在前面,一样是在说明,新君并非是悖逆礼法,谋逆篡位,而是秉持国家大义,扶威救国,同时也是在向新君表示文臣的忠心。
    如此一来,有了太后诏命,再加上文武的请命,朱祁钰才能“勉为其难”的同意。
    当然,还差不了最后一道程序。
    文臣和武臣都分别请命过后,出场的自然该是王直这个百官之首。
    见朱祁钰“坚辞不受”,王直缓步上前,道。
    “臣等知殿下遵礼守义,然圣母皇太后有命,殿下岂可固违?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恳请殿下受命,嗣位为君!”
    说罢,王直带着群臣再次拜倒,高喊道。
    “恳请殿下受命,嗣位为君!”
    这一次拜倒的不仅仅是站出来的几位重臣,奉天殿中所有的大臣都随拜倒,群臣齐呼,声音透过殿宇,声震天际。
    眼见群臣如此坚持,朱祁钰重重的叹了口气,方才道。
    “卿等既为国家,我亦当为祖宗社稷图之,圣母太后诏命在上,违之岂非抗命?”
    于是群臣再次齐呼。
    “殿下大义,吾等定当竭尽全力,同殿下扶保社稷,共抗外敌!”
    朱祁钰定定的望着在场的所有人,目光扫过底下山呼的群臣,也扫过座上神色复杂的孙太后,最终投向殿门外遥远的天际。
    自今日起,大局终定!
    再无反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