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五十一章:为社稷计

第五十一章:为社稷计(1/2)

    遥遥望着集义殿中进进出出的内侍,陈循淡淡地道。
    “通政司今日往集义殿送了四五十本奏疏,没过午时,金公公便遣人全都送了回去,据说,批的可是针针见血,详实无比啊!”
    这个理由的确站不住脚,若没有今早这番事情,或许他们还会相信,但是看过郕王处理的那些奏本之后,不管是高谷还是陈循,都很难说服自己,说郕王恢复内阁的票拟权,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无力驾驭这么多繁杂的政务。
    高谷沉默着,片刻之后方皱眉道:“若非如此,那便是在示好?”
    这个理由就相对靠谱的多,要知道,自从那日军报传来之后,郕王就一直坚定的站在文臣这一方,内阁的性质复杂,但是总归还是划在文臣这一边的,抬高内阁的地位,示好文臣,倒并非不可解释。
    然而陈循瞥了一眼对面的集义殿,却开口反问道:“便是示好,为何要选内阁呢?”
    诚然,现今局面之下,想要固守京师,非文臣不可,郕王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坚定的支持文臣。
    但是别忘了,内阁和文臣可不是一个概念,想要示好文臣,郕王有太多的手段可用,为什么会选内阁呢?
    要知道,那日议事的时候,虽然是出于公心,但是陈循等人,毕竟是得罪了郕王的。
    高谷点了点头,同样若有所思,道:“若非示好,那便是……警告?”
    陈循的脸色倏地一沉,警告……
    警告什么?
    当然是告诉他们,现在这个朝廷,究竟是谁来做主!
    郕王这是在告诉他们,他才是总摄大政的那个人!
    诚然,以郕王如今的地位威望,哪怕有这个总摄大政这个大义的名分,但是在很多关键性的事务上,还是需要和朝臣商议。
    毕竟他只是代政,不是真正的天子!
    虽然在此等危难时刻,郕王被推了出来,但是更多的是为了稳定军心,朝政大事,很多时候还是要以朝臣们的意见为主。
    这些天郕王的所作所为,都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他的主张和意见,必定是要说服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朝臣,才会下令。
    涉及到六部尚书以及京营提督这样的重臣人选,更是选择以廷推的方式任命。
    这都是为了保证政令的畅通平顺,核心的原因,其实还是郕王仅是监国,并非真正的天子,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这种大事,郕王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程序的合法化来推动。
    但是内阁不同!
    内阁的设立,本就不在朝廷的规制当中,或者说,内阁真正的权柄,和朝廷的规制是不符合的。
    内阁的权柄皆是直接来自于皇权,不管是票拟还是草诏,都是如此。
    郕王和外朝六部需要商量着办,但是对于内阁,只要他还有总政的大义名分在,就可以拿捏地死死的!
    这才是他的警告!
    有郕王的支持,那么内阁就能拿到最重要的票拟权,在朝堂上地位大大提升。
    若是没有郕王的支持,那么他们这两个内阁大臣,就是彻彻底底的闲人。
    纵然有着翰林院掌事之权和预闻机务之权,但是这两项权力,前者更多地只能影响舆论,后者也仅是预闻而已,手中没有真正的权柄,他们这两个内阁大臣说的话,也不会被人太过重视。
    所以……
    陈循幽幽地道:“既是示好,又是警告!”
    二人俱是沉默了下来。
    郕王此举,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告诉他们,他既然能给内阁票拟之权,那么就能拿走。
    或许,还有更深的意思……
    过了半刻,陈循忽然道:“世用,宗室监国毕竟非长久之计,若是……你觉得,我等该作何决断?”
    高谷浑身一僵,蓦地转身,脸上不带任何神色,却正对上陈循平静的眼神。
    又是一阵沉默,高谷转过头,望着廊下纷飞的黄叶,轻声道:“自当……为社稷计……”
    …………
    另一头,陈镒和于谦相伴出了宫门。
    说实话,今日集义殿内的奏对,让二人都是心情复杂。
    路上,陈镒几次欲言又止,但是都没开口。
    直到分别之时,陈镒犹豫良久,方才打算开口发问:“于侍郎……”
    然而他刚说了几个字,于谦便拱了拱手,幽幽的叹了口气,道:“总宪大人莫怪,此番军报内容干系实在太大,恕下官实在不能透露。”
    见此状况,陈镒便知道,想要从于谦口中探听消息,是不可能了。
    想了想,不过他素知于谦的脾气性格,既然他在殿中已然答应了不会透露,陈镒自然也没打算问出什么来。
    往四下看了看,见无人注意,陈镒压低了声音,问道。
    “方才在殿中,郕王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