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十七章:欠你的

第三十七章:欠你的(1/2)

热门推荐:
    集义殿中。
    随着大臣们纷纷离去,原本满满当当的大殿,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的。
    朱祁钰坐在上首,定定地望着侍立在殿中于谦,神色复杂。
    这是他这次醒过来后,头一次和于谦这样单独的奏对。
    但是这样的场面,在前世早已经历了无数次。
    对于于谦,朱祁钰的感受很复杂。
    从帝王的角度来说,他是大明的功臣,亦是忠臣,诤臣,良臣,但他从来都不是心腹之臣。
    他心中装的是天下社稷,从不是一家一姓之平安。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谦几乎每一条都做到了,但是最后,却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坦诚的说,朱祁钰对于谦是有不满的。
    若论名利,他给了于谦前所未有的信重,少保,太子太傅,兵部尚书,人臣之极莫过于此。
    若论实权,他手掌兵部八年之久,从无更易,甚至于,朱祁钰还将提督京营的大权交给了他。
    大明以文驭武的传统,便是从于谦的手上开始的。
    甚至就连他最信任的锦衣卫,也交给了于谦的女婿朱骥。
    他对于谦从无薄待,但是于谦却负了他!
    夺门之变发生时,整个京城之中,唯一有实力改变局面的,就是于谦。
    他手中握着京营和锦衣卫两只最强大的力量。
    只要他肯下令,凭石亨纠结的三千多乌合之众,哪怕是占据了宫城,也不可能挡住手握十数万京营官兵的于谦。
    但是他没有……
    时至今日,朱祁钰早就能够想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于谦一生刚正,为大明江山呕心沥血。
    太上皇毕竟是太上皇,他那时若是出兵,便是犯上作乱,必会被后人非议。
    这是一生清名的于谦所不愿意的。
    何况,当时的朱祁钰并无子嗣,一旦病故,最终登基的将是曾居东宫的废太子朱见深。
    而太上皇复位登基,最终也还是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大位传承,终究没有分别,何必多此一举?
    何况一旦动兵,宫墙内外必然血流成河,倘若因此令各地藩王趁机作乱,扰乱社稷,于谦一生的心血便会毁于一旦。
    这是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所以,他最终的选择是,负一人而不负天下人!
    尽管他知道,这么做自己会面临什么,但是于谦,从来都不是一个怕死的人……
    时至今日,朱祁钰已能够明白他心中所想,也能理解他的选择。
    平心而论,站在当时的于谦的角度,他选择了对于大明最有利的办法。
    只是……
    代价太重了!
    无论是于谦,还是其他的人,都忘记了一点。
    夺门复辟的那位,早已经不是心怀天下,欲有一番作为的正统天子。
    而是被囚七年,对所有人都心怀怨愤的复仇帝王。
    回想起当年复辟之后,朱祁镇的种种举措,时至今日,朱祁钰还是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于谦以为,只要他束手就擒,便能换得朝局的平稳过渡。
    但是一颗复仇的心,会烧毁一个人所有的理智。
    在朝野上下举足轻重的阁臣尚书,含于谦在内,被杀者两位,被判抄家流放者三位,被迫致仕者两位。
    六部为之一空!
    侍郎级别的大臣,罢职,流放,斩首者七位。
    无论是为朝廷鞠躬尽瘁,辛劳十数年的重臣,还是曾受朱祁钰恩遇的中高级大臣。
    被杀,被罢职,被流放……
    朝堂上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整个朝堂上数得着的重臣,几乎被全部换了一遍。
    于谦牺牲了自己,希望保住的朝堂安宁,社稷稳定,朱祁镇毁了个干干净净……
    一幕幕的场景,在朱祁钰的脑海中不断闪现,让他久久难以开口。
    于谦立在下首,感受到郕王复杂的目光,心中也不由得涌起一阵诧异。
    他和这位郕王素无交情,他何以对自己有这般复杂的眼神?
    略抬了抬头,于谦打量了一眼郕王,只觉得他看着自己的目光当中,既有欣赏,倚重,也有惋惜和不甘,甚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淡淡的怒意……总之,复杂之极……
    没等于谦想清楚这目光从何处而来,便感到上首的目光收了回去。
    紧接着便听得朱祁钰开口道。
    “如今京师安危,系于于侍郎一身,我大明江山社稷,亦当由于侍郎力挽天倾,本王无德,先在此代皇兄,谢过于侍郎了。”
    于谦抬起头,正好看到朱祁钰起身,端端正正的向他长长一揖,拱手为礼,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