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三章:入宫觐见

第三章:入宫觐见(1/3)

热门推荐:
    照理来说,朱祁钰刚刚醒过来,虽然精神头瞧着还不错,但是身子还虚着,不宜出门。
    但是今时不同往常。
    汪氏毕竟是王府正妃,就算再迟钝,此刻也看出来,朱祁钰是想借故进宫。
    联想起刚刚成敬禀报的消息,汪氏心中颤了颤。
    看来朝中必然发生了大变故,而且看自家王爷的神情,十有八九会波及到郕王府。
    于是不再多言,赶忙下去准备车驾仪仗。
    现在天气渐渐凉了下来,不论如何,王爷的身子还很虚,衣裘围炉得备上,若是再受了风,寒症复发可了不得……
    朱祁钰是临时出门,不讲太多的虚礼,不过半炷香的工夫,便已准备停当。
    临出门时,他犹豫了片刻,没有带上成敬,反而带上了兴安。
    前世的时候,不论是成敬还是兴安都是他的心腹。
    兴安自不必说,自幼随侍于他,最是忠心不过。
    至于成敬,朱祁钰却有些拿不准。
    因着他一直奉藩京师,故而郕王府未设长史。
    作为王府的侍读,成敬算是王府官当中品级最高的。
    自入府以来,成敬便一直辅佐汪氏打理着王府的大小事务,办事十分妥帖。
    正是因此,前世的他,十分信重成敬。
    登基之后,便将其提拔为内官监掌印太监,负责后宫的大小事务。
    成敬也不负所托,让后宫当中一直平安无事,没让他操心过。
    照理来说,他不该怀疑什么。
    但是无论是大梦一场,还是前世重生。
    七年天子的点点滴滴,早已经将他这个懦弱平庸的郕王,磨炼成了一个心思深沉的帝王。
    回首过往,埋在他心中最深的那根刺。
    不外乎是直接导致自己撒手人寰的南宫复辟。
    他崩逝之后,浑浑噩噩的游荡在宫城当中。
    虽然意外知晓了不知多少宫廷密辛,但是对于这件事情的内情,却依旧瞧的不甚分明。
    一则,此事策划之时,他还在位,大多准备自然是在宫外。
    宫内知晓内情的,除了直接参与的曹吉祥,恐怕就只有孙太后和自家那位皇上哥哥本人。
    二则,虽然南宫复辟十分成功,但兄弟阋墙,皇位相争,本就不是什么光彩事。
    便是知道几分内情的,也不敢多言一字。
    因此即便是朱祁钰自己,至今也不知道,其中来龙去脉具体是什么。
    但是话说回来。
    这世上之事,只要做了,便会留下痕迹。
    他登基之后,后宫诸事皆委于成敬之手。
    宫中几处紧要地方,也都是成敬举荐之人担当。
    这其中,就包括南宫复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曹吉祥!
    前世,成敬是在五年之后病逝。
    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南宫复辟和他有所牵连。
    但是经过了南宫复辟的朱祁钰,却不得不多想一层。
    一则,成敬并非一直随侍着他,而是开府后宫中选用而来。
    彼时先皇崩逝,今上幼弱,操持这些事务的自然是天子生母,孙太后。
    孙太后对他这个庶子,虽不甚上心,但也始终算不上友善。
    二则,成敬并非自幼净身入宫,入宫前便是进士出身。
    这一点,本是朱祁钰看重他的原因。
    但是此刻想来。
    成敬自幼读书,深受儒家影响,行事谦逊自矜。
    那曹吉祥却不通文墨,最喜逢迎之事。
    按理来说,曹吉祥应是成敬最瞧不上的那类人。
    可当初,却是成敬举荐的他。
    这其中蹊跷之处,细细想来,定不简单。
    只可惜,前世的朱祁钰,因着得位不正,一心将精力扑在国政之上,希望这样来取得朝野百姓的认可。
    对于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不甚在意。
    现在想来,若是他当时多留心几分,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相比之下,兴安虽然因为年轻,有些莽撞,但是胜在忠心可靠。
    …………
    这次进宫,名义上还是去探望吴贤妃。
    吴贤妃是朱祁钰的生母,原先居于永寿宫。
    先皇崩逝之后,除了育有两位公主的废后胡氏,及各育有一名皇子的贵妃孙氏,贤妃吴氏,其他嫔妃尽皆殉葬。
    今上继位之后,孙氏被尊为太后,居于慈宁宫,吴氏仍为贤妃,但迁居到了较为偏僻的景阳宫。
    景阳宫位于宫城的东北角,和位于东南方的慈宁宫相隔甚远。
    想来,是这孙太后也懒得多和吴氏打交道。
    宫城共有四处大门,可供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