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九百零三章:抽丝剥茧

第九百零三章:抽丝剥茧(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无论是大理寺,还是陈循,王文,陈镒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换句话说,江渊以为大理寺最薄弱的一点,恰恰是最坚固,最不可推翻的一点。
    方向一错,自然是满盘皆输。
    他在这一点上反抗的越激烈,就越会招致王文等一干天子党的不满。
    这不是阴谋,而是明晃晃的阳谋,陈循并不是在威胁王文,更不可能是在威胁天子,他只是看出了天子的用意,所以,拉大旗作虎皮,让王文等人不得不帮他而已。
    这种手段,在官场上,是最可怕的。
    因为它几乎算尽了王文等人辗转腾挪的余地,朝堂之上,尤其是到了七卿的地步,手段,心性,人脉资历,个个都是出众的很。
    双方相争,谁也不敢说有十成十的把握能赢,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留有什么底牌。
    但是陈循的这一招,不论王文手段有多厉害,脾气有多大,他都没有施展的余地。
    所以,哪怕陈循明摆着是拉吏部当替罪羊,哪怕王文这个桀骜的老家伙满肚子火,可也得按照陈循划定的路线来走。
    所谓一通百通,想明白了这一点,很多原本江渊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明白了。
    还是那个问题,同样都是政治斗争,你陈循凭什么来指责我江渊?
    答案就是,政治斗争和政治斗争是不一样的!
    殿试一案,江渊没有用到任何超越朝堂规矩的阴私手段,虽然说是他陷害萧镃,但是,那只能说是萧镃政治眼光不够,加上自己也贪心,所以踏入了陷阱,怪不得别人。
    这一次的朝议,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样的,陈循和杜宁,虽然手段不同,但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依旧是在进行政治斗争,有属于自己的政治目的。
    这也是江渊的底气,或者说最大的疑惑之一,大家既然都是政斗,都没有触动朝堂的行事禁忌,凭什么他要受万般诘问,而陈循等人却能堂而皇之的来指责他?
    原先江渊一直不懂,但是现在他明白了。
    如果说,王文的话,是让他从迷思当中惊醒的话,那么,最后陈循“语重心长”的那番话,就差直接点明了。
    政治斗争,不仅仅是不动用阴私手段,就可以各凭本事的地方。
    更重要的,要知大势。
    政治斗争本身不是错,朝堂之上,尔虞我诈,互相倾轧本是常事,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事。
    陈循说什么“……意见相左……一时出错,并不稀罕……”,其实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为什么陈循做可以,他江渊就不行呢?
    因为他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那就是,把所谓的朝堂规矩,看的重过了天子!
    再直白些说,朝堂上政治斗争的这些所谓规矩,是用来约束朝臣的,但是,不是用来约束天子的。
    朝堂之争,有得利者,必然有失利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是不论得利失利之人,指的都是参与争斗的朝臣,天子是超脱于这个体系之外的。
    殿试一案和今天的朝议固然都是政治斗争,但是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陈循要斗的是江渊,或者也有可能,是他们这十个读卷官,到底是谁,江渊已经搞不明白了。
    但是他清楚一点,那就是,无论他们怎么斗,和天子无关。
    然而殿试一案,天子之所以大发雷霆,一众重臣之所以打从一开始,就给这件案子钉上了舞弊是事实,必须有人负责的认识,原因就在于陈循最后的那句话。
    “……欺瞒君上,胁迫朝臣俯首,此等擅权之举,岂是人臣当为?”
    诚然,陈循的说法有些夸张,但是,他提醒了江渊一点,那就是,他虽然算计的是萧镃,但是,他所用的手段,却已经实质上威胁到了天子的权力。
    虽然说,江渊早已经盘算好了,会在事后揭发萧镃。
    但是,这是他的想法,对于天子来说,程宗的那份试卷,能够作为榜首被摆到天子的案头,就证明了一点。
    那就是,设立十个殿试读卷官的相互制衡体系,已经失效了。
    想当年,太祖皇帝为何要撤中书,废宰相?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胡惟庸擅权!
    大明的体制之下,朝事无大小,皆由天子决断,这是不可动摇的铁律。
    江渊要斗萧镃,没有问题。
    可他通过种种手段,操纵殿试的结果来斗萧镃,问题就大了!
    因为,操纵殿试的结果,不仅仅可以用来斗萧镃,更可以用来培植党羽,笼络人心,甚至是欺上瞒下,谋逆犯上。
    所以江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