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来

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来(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浪的风浪。
    但是若是无缘无故的杀了他,君臣离心之下,想要重启改革的进程,就遥遥无期了。
    毕竟,朱祁玉只有一个人,他心中纵有千万韬略,仅凭一己之力,也推行不下去。
    以威权手段慑人,终不能真得人心,只能如嘉靖一般,被人只畏不敬,如此,诸臣皆对上谄媚,对下霸凌,说什么改革都是虚言。
    威临四方,以德化人,方是正道!
    朱祁镇要死,也是他自己找死,不能是朱祁玉因一己之私而要杀他,否则,纵然皇位稳坐,也必将重蹈嘉靖的覆辙。
    所以,对于现在的朱祁玉来说,朱祁镇要解决,但是,却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若是想要解决他,只要肯付出代价,不过反手之间而已,只是时候不到,强而为之,要弥补的太多,耽误的太多。
    哪怕是这数年的动荡,他也耽搁不起,大明……也耽搁不起。
    因此,对于朱祁玉来说,他和其他的皇帝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所谓的祖宗成法放在心上。
    倒不是他不敬祖宗,而是他看过百年,他非常清楚,太祖之制,适于洪武,永乐之制,勉强适于永乐,至于景泰以后,前制已旧,诸多框架,皆已不适于社稷,即便是有所修补,也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朱祁玉曾经想过,设计一套新的规制,推行下去,将他见到的种种问题,都掐灭在萌芽当中。
    如此,虽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是,却不需要漫长的岁月,耽搁个几年,先把朱祁镇解决掉,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到最后,他还是打消了念头。
    因为,他设计出来的规制,或许能够适应景泰之世,但是最终,几十上百年过去,也终会陈旧。
    无非是一套新的祖宗之法罢了,已然无法扭转结局。
    所以,他要做的,是不断的改革,不断的进取,一条条的破掉挡在所有人的面前的,纸面上的祖宗成法。
    直到最后,破掉横亘在所有人心中的,那套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桎梏。
    如此一来,哪怕是他死了,但是每一代人,在遇到每一代的问题时,都会有新的办法来解决。
    他无法保证,这一定能让大明王朝绵延长久,但是至少,这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古有商君强秦之言,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如今朱祁玉想要铸就的信念,便是,苟利于国者,无不可变之法!
    这是朱祁玉的野心,也是……他能为大明所做的一切。
    当然,野心再大,也要从小处做起。
    譬如说,皇子皇女的教育,这一条看似简单,但是实则最为紧要。
    先不谈太子的教育,单说宗室的问题,迟早要解决,所以,从朱祁玉这一代开始,至少是新封的宗室藩王,必不可能再像以前一般,被圈在封地当中碌碌无为。
    太祖皇帝最初分封诸王,是希望他们能够和西汉一样,藩屏天下,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好法子。
    这些藩王不仅给朝廷的财政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且,过大的权力,对中央朝廷的威胁不可忽视。
    但反而在大明穷途末路之时,这些藩王能够起到的作用,又微乎其微。
    没有封地的管理权,又不领军,甚至连城门都出不去,这些藩王,除了消耗国家的资源,几乎没什么用了。
    所以,这种局面必然要改变,防着藩王僭权篡乱不错,自家人才会维护自家人的社稷,这也不错。
    但是两者结合,闹出来个四不像的典制,就错了。
    因此,藩王势必要重新改革,只要军制足够完善,令藩王接触不到军权,那么,僭权篡乱之事,便可避免。
    在这个前提下,藩王宗室能够起到的作用,绝对比如今要强得多。
    而想要达到这一点,那么,对待宗室藩王的教育,就不能像往常一样,宗学只是第一步,皇子皇女的教育,才是重头戏。
    毕竟,过往的藩王已经习惯了旧制,就算是日后改革,也难以根除他们的很多固有观念,只有这些还未就藩的皇子们,才是新的希望。
    这才是朱祁玉将小学堂建在乾清宫旁的最大缘故,只有他能够时时看顾,才能保证这些皇子们接受的教育,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过往的那些旧观念。
    当然,这个改革的重点是诸皇子,如果说,对于皇子们的教育,朱祁玉虽然掺杂着感情,但更多的出于政治考量的话。
    那么,对于皇女的教育,就是反过来了,感情为重,只掺杂了些许的政治因素。
    有明一代,大明的公主虽然是金枝玉叶,但是,也仅仅只是出嫁前这段日子而已。
    明初还好一些,许多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