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七百九十二章:太上皇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第七百九十二章:太上皇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大规模的补充的。
    当时于谦曾经提过这个想法,但是,被天子搁置了,却没想到,这个时候天子趁机提了起来。
    “东宫要备设幼军,府军前卫的空缺,要尽快补足,如此,才方便从中挑选最精英的将士,设幼军营。”
    “是……”
    于谦点了点头,但是,依旧有些一头雾水,直到天子又补充了一句,道。
    “禁军多年以来,皆从世袭军户中选拔,一时要补充齐备,恐不容易。”
    “这次补齐府军前卫的空缺,兵部可以特令,从宣府,辽东等处边军中,择身家清白,忠心可靠,且在瓦剌一战当中立有战功的官军,经考核后选入禁军。”
    话音落下,于谦眨了眨眼,仿佛明白了什么。
    要知道,禁军实际上属于相对封闭的体系,大明实行的是军户制度,所以,大多数的禁军,也都是世代传承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禁军的战斗力不强。
    事实上,除了有职位的禁军之外,普通的官军,只有军户的籍贯,具体要到那支军队,却要看兵部的调动。
    所以一般情况下,京中的军户都会优先被分到京营当中,只有在京营当中表现优异者,才能被选入禁军。
    如果说,边军想要进入禁军,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需要首先在边境立功,然后如果京营有空缺,会从各地选拔进入京营,然后,他们要在京营当中继续脱颖而出,才能被选入禁军,这个过程,就要复杂而漫长的多了。
    可是这一次,天子特旨,可以直接从边军选拔,这中间,可就省去了许多麻烦。
    不过,于谦关注的不是这个,他关注的是,是天子的后半句话。
    要知道,天子虽然说是从‘各处边军’中选,但是,后面又独独说了‘宣府’,‘辽东’,那么,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说,主要从这两处来选。
    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这两处地方是瓦剌之战中的主力的话,恐怕有些说服力不够。
    要知道,除了宣府和辽东之外,大同城,倒马关,紫荆关,乃至是阳和关,都是此战的重要战场,天子只说了这两处,说明,这两处和其他地方不同。
    那么,哪不同呢?
    于谦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想,紧接着,他便听到天子开口,道。
    “按照往常的惯例,幼军营设指挥佥事一人,镇抚使两人,如今既然朱将军自请入东宫,那么,便以朱将军为府军前卫幼军营指挥佥事。”
    “除此之外,命锦衣卫镇抚使杨杰,兼任幼军营镇抚使,命旗手卫校尉孙勇,升任幼军营镇抚使。”
    说着话,天子侧了侧身,含笑看着太上皇,问道。
    “如此安排,太上皇觉得可妥当?”
    朱祁镇似乎是没想到,朱祁钰的反应这么快,立刻就想出了反制他的办法。
    杨杰和孙勇,这两个人,他自然都知道。
    前者是大名鼎鼎的昌平侯府嫡子,前段时间,刚刚被朱祁钰召见过,出宫之后,便被授予了锦衣卫镇抚使的差事,还特意放到了于谦的身边帮忙,重用之意,简直毫不掩饰。
    至于孙勇,这个的出身寒微,朱祁镇本不该知道他的。
    但是,有一件事,让朱祁镇印象很深,就是在他当初刚刚回京的时候,为了南宫护卫统领一事,曾经发生过争执。
    这个孙勇,就是当时的候选人之一,甚至于,如果不是最后他被调到了旗手卫,孟俊未必就能如愿拿到南宫统领的位置。
    虽然没见过这个人,但是,后来袁彬对朱祁镇说过,此人曾在瓦剌一战当中立下大功。
    倒马关一战,他死战不退,凭借三千残兵,力拒也先数万人马,守关三日,为紫荆关的兵力调动,争取了充足的时间。
    战后叙功,他受到靖安伯范广的赏识,被调入京营,随后,很快就得了皇帝的青眼,被调入旗手卫任校尉,随侍御前。
    不夸张的说,这个孙勇,是真真正正的,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人。
    这样的人,皇帝都愿意放出身边,看来这回,是真的生气了。
    杨杰和孙勇,这两个人,一个有背景,一个有战功,两相搭配,朱仪这个指挥佥事,想要彻底的掌控幼军营,只怕是要难上加难了。
    但是,这种情况下,朱祁镇又不好提出什么反驳的意见。
    毕竟,他说要给朱仪升官,皇帝答应了,说要备设幼军营,皇帝也答应了。
    再继续提要求的话,目的就显得太明显了,没得自讨没趣。
    于是,虽然知道朱祁钰的用意,他还是不得不挤出一丝笑容,道。
    “此事皇帝安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