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七百九十一章:太上皇的感动

第七百九十一章:太上皇的感动(2/3)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ter>
    不过,就在众臣都以为,这件事情到此为止的时候,却听得上首的太上皇再度开口,道。
    “说起此事,朕倒想起来,当初先皇在时,曾为东宫备设幼军,操习武事,如今,太子出阁在即,又有朱将军此等精通骑射弓马,家学渊源之臣入东宫辅佐,不妨便让他来做幼军统领,皇帝觉得如何?”
    来了!
    这番话一出,底下的一众大臣,顿时打起了精神。
    他们早就在疑惑,为什么朱仪会如此执着于,要入东宫侍奉,甚至为此不惜眼睁睁的放过,让成国公府复爵的机会。
    现在看来,一切都不过是幌子,朱仪,或者说,太上皇真正的目的,就是幼军!
    怪不得,朱仪一上来,就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怪不得,他肯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只为了进到东宫里当一“侍卫”。
    是了,凭朱仪在勋贵当中的身份地位,也就只有太上皇,才能让他这么做了。
    毕竟,如今成国公府依靠于英国公府,而英国公府,则依靠于太上皇,再想想最开始的时候,太上皇话里话外,要为春闱的“头筹”求一个重赏。
    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一次,太上皇怕是早有预谋。
    对于备设幼军一事,站在文臣们的立场上,自然是不赞成的。
    毕竟,还是那句话,幼军和普通的上直卫不同,进入到幼军当中的,除了世袭的禁卫,京营的精锐,还有就是各家的勋贵子弟。
    东宫是储君,是国本,是未来的天子,若是和这些人走的过近,难免再有勒石燕然之念。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太子过分亲近勋贵,实际上,也并非文臣们想要看到的。
    如果说,刚刚朱仪请求去东宫侍奉,还能算是个人的请求的话,那么,为东宫备设幼军,就是毋庸置疑的朝廷政务了。
    所以,几乎是毫不犹豫的,文臣列中,于谦便出言道。
    “陛下,今日春猎,不宜商议政事,故而臣以为,和东宫相关之政务,还是待回到京师之后,再朝议商讨不迟。”
    应该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于少保还是给太上皇留了面子的,但是,也委婉的点了出来。
    和东宫相关的政务,需要上“朝议”商讨!
    但是事实上,这不过是借口而已。
    只要对朝堂稍有了解的就知道,和东宫相关的政务,在朝廷所有的政务当中,算是最特殊的一种。
    要知道,太子并非天子,所以,一般来说,太子影响朝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自然是特殊情况下,受命监国理政,这种情况在洪武,永乐年间,都出现过不少次,并不稀罕。
    但是,如今东宫幼弱,而天子却春秋鼎盛,所以至少十年内,这种情况应当是不会出现的。
    其二就是比较正常的,也即是通过东宫属官,在朝廷发声,进而干预朝政。
    这种方式历朝历代都有,大多数的太子都是这么做的,事实上,这也是太上皇一党,一直希望太子早日出阁备府的原因所在。
    至于最后一种,则是太子直接议论朝政,这种方式在很多时候,也很常用。
    毕竟,太子在东宫期间,虽然不理政,但是却会学习政务,既然要学习,自然就是要发表自己的看法的。
    而且,太子的身份特殊,于臣下是半君,于御前却是臣子。
    所以,在政务一道,太子亦可像大臣一样,在皇帝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这也是太子在朝廷上亮相的必经之路。
    出阁读书,可不仅仅是跟民间私塾一样,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这也就是,历朝历代太子最难做的地方。
    太子是储君,既然如此,就对社稷江山负有责任,普通的皇子可以闲云野鹤,甚至是招猫逗狗,只要不被老爹拿鞭子抽,都无所谓。
    但是,太子必须言行端正,而且,这还是最基本的。
    出阁读书之后,太子一项很重要的事务,就是要对经典,政务,史事发表自己见解和看法。
    再说的直白些,其实意思就是,太子需要参与政务处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决定权,甚至于,太子本身对于朝政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力,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达到目的。
    可尴尬就尴尬在,在没有皇帝允许的情况下,太子手里没有真正的权力,却必须要参与政务,而且和皇帝一样,需要时时刻刻受到朝廷上下的监督,稍有差错,就会招致科道言官的劝谏。
    如果说太子受宠也就罢了,有皇帝在背后撑着,科道言官说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但是……
    咳,即便是不谈天家的特殊关系,如今的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