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七百零六章 杨李新约(下)

第七百零六章 杨李新约(下)(2/3)

声音:

    “老杨,老李!”

    李政道和杨振宁顿时一怔,同时转过头看向了来人。

    只见他们身后的甲板处匆匆走来了一位戴着小毡帽的中年人,此人脸型略长,眼睛不大但眼袋很浓,只见他快步走到了二人身边,上下打量了二人一番:

    “老杨,老李,你们在这儿干啥?”

    杨振宁有些奇怪的看了他一眼:

    “聊天呗,还能干啥?”

    这位小毡帽中年人叫做黄昆,是杨振宁在西南联大的同学兼好友。

    当年黄昆由葛庭燧推荐入校,和杨振宁、张守廉三人并称为西南联大物理系的三剑客。

    黄昆在26岁那年就在《物理评论》这部物理学界最高峰的期刊上发表了论文,29岁的时候就和玻恩——就是那位量子力学缔造者之一的玻恩合作完成一本着作,叫《晶格动力学理论》。

    不过与杨振宁和李政道不同的是。

    黄昆在51年的时候便回到了祖国,55年的时候入选学部委员,这次组织上知道杨振宁和李政道二人回国,便安排了黄昆在魔都作为接待人,陪同他们乘船前往津门。

    随后杨振宁看了眼黄昆,大致明白了这位老同学焦急的原因:

    不是船上出了什么事儿,而是他见到自己和李政道单独待在甲板上,担心自己和李政道因为矛盾出什么意外。

    于是杨振宁犹豫了几秒钟,将自己和李政道的约定还有要做的事儿简单介绍了一遍。

    李政道则在一旁安静站着,脸色不变,也没有出声制止。

    一来黄昆是这次接待团的负责人之一,他的重点便是关注自己和杨振宁的相处情况,对他解释这事情也算是让组织方面有个底。

    二来则是无论接下来他们要“赌”的课题是什么,到时候内容必然是对外公开的,这种事儿想压也压不住。

    既然如此,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省的各方有什么顾虑。

    果不其然。

    在听完杨振宁的介绍后,黄昆的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轻松: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担心你俩到甲板上....呵呵....没事儿没事儿。”

    说实话。

    在见到杨振宁和李政道站在甲板边的时候,黄昆还真以为要出啥事了——万一这两人脑袋抽风,想要在护栏边来波摔跤做个了断,那么伤了谁都是国家的巨大损失。

    同时一旦出现了人员伤亡,消息一传出去的话,海对面估摸着就会开始疯狂抹黑了.....

    好在二人都还算淡定,选择了一个“文斗”。

    随后黄昆忽然又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了些许心动:

    “两位,既然你们想要效仿周瑜和诸葛亮,那么介不介意多一个鲁肃?”

    杨振宁和李政道闻言微微一愣,这次李政道先回过了神,只见他笑着用手指点了点黄昆:

    “老黄,你这个鲁肃可不符合原文啊,这么早就想当大都督了?”

    黄昆闻言也不恼,只是嘿嘿的笑了笑:

    “嗳,见猎心喜嘛,这么有意思的事儿,十年恐怕都见不着一回呢。”

    “况且你别管我这鲁肃要干啥,至少要比之前没鲁肃在要更贴近原文一些吧?”

    李政道的意思是指《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并没有参与周瑜和诸葛亮的赌约,黄昆则从另一个角度做出了解释。

    当然了。

    二者的这番对话更多是在说笑,单纯猜数字这事儿多一个人参加倒也没什么问题。

    以黄昆的情商而言,他肯定不会参与到杨李后续的赌约中去的。

    更别说黄昆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半导体,目前手上还接着某项很重要的研发任务,也不可能有空余的心力再去申请另一个课题。

    随后三人又交谈了几句,很快转过头,彼此背靠背,脱下笔帽写了起来。

    十多秒钟后。

    杨振宁头也不回的说道:

    “我写好了。”

    很快,他的身后也传来了李政道和黄昆的声音:

    “我也好了。”

    听闻此言。

    杨振宁便转过身,与同时回到正面的另外二人对视了一眼。

    接着三人同时摊开手掌,将左手伸到了面前。

    在看清彼此手上写着的字后,黄昆顿时惊诧的一挑眉:

    “咦,老杨,老李,你俩怎么比我多一个数儿?这括号又是啥情况?”

    只见此时此刻。

    黄昆手上赫然写着一个“61”,而杨振宁和李政道手上写着的都是.....

    62。

    这代表黄昆认为的基本粒子有61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