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两弹齐爆的可能!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两弹齐爆的可能!(2/4)

.

    实话实说。

    大于所谓自己很笨的说法估摸着他自己也知道做不得真,毕竟大学期间的考试成绩足以说明一切——但那句,则显然是他的肺腑之言。

    大于的这番话在陆光达听来非常对味,不过此时他的关注点还是更加偏向氢弹的构型上:

    “大于同志,你这真是给了咱们一个意外之喜哟。”

    “如今氢弹的构型顺利解决,我们项目组在完成理论后又刚好可以腾置出一批理论专家,如果全力公关的话.....”

    “也许要不了几个月,氢弹的理论推导也能全部解决?”

    “倘若真的能这么顺利,那么氢弹岂不是就能和原子弹一样,开始进入应用研发阶段了?”

    说道最后,陆光达甚至有些激动的挥起了手!

    老郭也同样摸了摸下巴,分析道:

    “嗯....氢弹最重要的就是构型阶段,如果构型没有错误,那么很多项目确实可以预先上马了。”

    说着老郭忽然想到了什么,对陆光达道:

    “对了,光达,我记得过两天基地会开一场‘交接棒’的组会?”

    陆光达点了点头:

    “没错。”

    字如其意,老郭所谓的交接棒组会,便是两个课题组彼此交接项目的会议。

    两天后召开的是....也就是原子弹项目的交接会议,交接的双方则是理论组和实验组。

    也就是理论组方面将设计图以及相关数据提交到实验组手里,实验组以此制定对应的生产计划与任务。

    这场会议结束之后,的理论组便会进入半隐退阶段:

    大概有30%的专家会留在实验组提供理论指导,剩下70%的专家则作为全新的有生力量,分散到上清和太清两个项目组承担全新的课题。

    只要生产过程中不发现理论存在颠覆性的严重错误——比如说504厂发现气体交换膜被动过手脚的那种情况,理论组基本上就不会再重组了。

    陆光达和老郭相识已久,知道自己这位好友不会莫名其妙的扯到某个话题,便问道:

    “怎么,老郭,你有想法?”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说道:

    “嗯,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做个安排——咱们在两天的时间里先详细、彻底的验证构....唔,就叫它于敏构型吧,先验证这个构型的准确性。”

    “如果构型没有问题,咱们就把氢弹项目一起放到会议上进行任务分配。”

    “也就是氢弹的剩余理论研究和工艺生产同步开展,伱意下如何?”

    陆光达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精光。

    不得不说。

    老郭的这个想法是真挺大胆的,算是为了效率牺牲了部分稳定性。

    如果在几个月前,陆光达肯定二话不说,立马行个法式军礼表示坚决反对。

    但眼下却不太一样了。

    一来是大于构型确实在推导中站得住脚,二来是在和毛熊合作后基地...或者说国家的资源也多了不少,可以负担的起双通...咳咳,双开。

    三来则是......ωωw..net

    他和老郭都已经知道了徐云的来历。

    按照徐云和首长交流的某些信息来看,大于似乎就是那个关键点.....

    既然徐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那么老郭的提议倒也不是不能考虑一下......

    说实话。

    倘若徐云拥有读心术,那么他此时的表情应该会有些微妙。

    没错,他确实肯定大于推导出来的内容一定是准确的。

    但他的判定逻辑并不是因为自己知道相关概念,也不是因为原本历史中大于就是于敏构型的提出者——大于将来能提出于敏构型,不代表他现在想到的就是相同的方案。

    徐云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其实是因为......

    如果大于提出的内容是错误的,那么光环不可能又打马赛克又消音还飘404字眼儿.....

    光环既然搞出了这些限制,那只能说明一件事:

    大于这次搞出的构型就是正版的于敏构型。

    这是徐云在和那位作家聊天后开的新窍门,其实光环也是可以用来薅羊毛的嘛.....

    不过不管是徐云自己了解还是光环侧面验证,总之最终的既定事实是不会变的。

    因此很快。

    陆光达的眼中便也闪过了一丝决断:

    “行,友来,我赞同你的想法。”

    “这样,我现在就回去组织人手,对大于的构型进行推导。”

    “大于的这个构型虽然比较复杂,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