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大郎书屋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八十章 神农天团!

第五百八十章 神农天团!(3/4)

概念提出于19世纪中后期,技术上的应用大概出现在上个世纪初。

    当时海对面的乔治·哈里森·沙尔在玉米育种上利用了杂种优势,培养出杂交玉米,产量增加了30%多。

    于是呢。

    他便又提出了一个想法:

    能不能在水稻上运用杂交技术,培育杂交水稻来进行增产呢?

    但这个想法直到乔治·哈里森·沙尔去世都没能成功,因为无法找到能保持杂交基因的载体。

    上辈子是水稻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雌雄同体,颖花很小,而且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

    所以杂交水稻呢。

    简单地讲就是植物界的骡子。

    动物界的驴和马杂交,产生后代骡子,但骡子没有生育能力。

    要得到骡子,要不停的用驴和马杂交。

    杂交水稻也一样。

    好不容杂交得到的第一代杂交水稻基因,不能传承给后代。

    如果要像玉米那样,依靠人工去雄杂交的方法来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每天能生产多少种子呢?

    少量试验还可以,用到大田生产上是不可能的。

    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水稻的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应用,一直都停留在理论端。

    除非.....

    存在一种特殊的不育系:

    它的雄性花粉是退化的,也就是雄花没有花粉,要靠外来的花粉繁殖后代。

    有了不育系后。

    把它与正常品种相间种植,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就可以解决不要人工去雄便能大量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的问题。

    但问题是这个逻辑好理解,可雄性不育系水稻实在是太难找了。

    按照历史发展。

    袁国粮团队要到整整9年之后。

    才会机缘巧合的发现第一颗雄性不育系野生水稻,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野败】。

    后世诸如汕优63、威优64、冈优22这些国内的主要杂交水稻,全都是这株野败的子孙。

    当然了。

    说起野败,就不得不提另一件事:

    后世很多黑子拿野败来攻击袁国粮,理由是发现野败的不是袁国粮,而是他的学生李必湖。

    这tmd就很离谱了。

    首先。

    当时的袁国粮去了燕京开会,并不在三亚,所以这个搜寻任务才委托给了李必湖执行。

    也就是如果袁国粮没开会,这事儿肯定少不了袁国粮的身影。

    其次。

    退一万步来说。

    哪怕袁国粮发现的时候不在场,这个贡献就不算他的了?

    科研团队中的团队二字指得是啥?

    后世埃里克·康奈尔完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时候磁光阱还是他学生独立设计的呢,你说他不配拿诺奖?

    还有伦琴的X射线。

    这玩意儿还是通过他老婆的手掌和戒指发现的呢。

    历史上这么多大老有一个算一个。

    全程靠着自己实力、没有丝毫外人参与能拿下诺奖的例子也就三个:

    普朗克确立量子论、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以及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

    按照那些逻辑,剩下的一百多个得主都得把诺贝尔奖章烧还给诺贝尔。

    这能成为一个黑点也是够离谱的......

    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听到侯光炯的解释。

    钱秉穹整个人的呼吸都隐隐快了几分:

    “侯教授,我是不是能这样理解,按照你们的说法.......”

    “有了这个雄性不育株,咱们的杂交水稻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没错。”

    侯光炯轻轻点了点头,指着管相桓等人解释道:

    “所以相桓他们在意识到这点的时候,立刻联系了执行任务的王恩生同志,想要了解更多信息。”

    “但遗憾的是,却被告知这是一次密级比较高的特殊任务,非相关人员无法接触太深。”

    “于是他便立刻联系上了我和老杨,由我们两个学部委员出面,才和首长方面取得了联系。”

    “首长对这件事表达了高度重视,但奇怪的是并没有让我们去首都,而是安排我们来了221基地.....”

    听到侯光炯这番话。

    老郭、李觉和钱秉穹三人微微一怔。

    随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

    徐云。

    很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求书或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下厨房 熟人作案by阿司匹林笔趣阁 狼窝(肉监狱) (快穿)吃肉之旅 碧荷 少年阿宾H小说